返回第368章 368 唐懿宗的愚蠢(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懿宗除了贪玩之外,还有就是迎奉佛骨,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佛教在唐武宗灭佛之后,受到沉重打击。

    唐宣宗即位后,又陆续恢复了寺院。

    所以,到了唐懿宗时期,佛教势力又迅速发展起来。

    唐懿宗沉溺佛教,广建佛寺,大造佛像,布施钱财无数。

    上行下效,在唐懿宗的倡导下,大规模的法-会道场空前兴盛,佛寺中的经声佛号响彻长安。

    佛经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印刷术的发达,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就是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卷子,今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佛家的"陀罗尼经咒"。

    从法门寺地宫发现的"捧真身菩萨"和"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仗"等,也是敕造于咸通年间的精美文物。

    这些充分说明了唐懿宗崇佞佛教到了什么程度!

    唐懿宗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崇佛活动--法门寺迎奉佛骨。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三月,唐懿宗安排迎奉佛骨的诏书一下,立即招致群臣的劝谏。

    大臣们一致的理由是此举劳民伤财,而且有唐宪宗迎奉佛骨之后暴死的前车之鉴,均认为此举不祥。

    唐懿宗对此充耳不闻,他对大臣们讲:"朕能活着见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了!"

    这次迎奉佛骨的规模,比起唐宪宗时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京师到法门寺沿途之上,禁军和兵仗绵延数十里,场面之壮观,远远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

    四月八日,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宫中供奉三天后,唐懿宗允许送到京城的寺院让百姓瞻仰。

    虔诚的信众,不惜点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头顶上燃香奉礼,富豪之家则举行法-会,不惜花费巨资,他们甚至以水银为池,以金玉为树,招集高僧大德,又请来戏班子载歌载舞。

    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竞相施舍金帛,数量相当可观。

    这次迎奉佛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唐僖宗即位后才把佛骨送归法门寺。

    唐懿宗如此坚决地迎奉佛骨真身舍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百姓祈福",实际上他是为给自己带来福气,是为了"圣寿万春",也就是为自己祈求平安。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佛骨真身舍利并没有给这个倒行逆施的皇帝带来福荫,反而让他早早病死。

    一个人,当然可以信佛,可以求佛保佑,但是,身为皇帝的人,就不能轻易信佛,因为,皇帝的一举一动,对国家来说,都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唐懿宗的一次迎佛骨之事,就劳民伤财,导致国家不稳定,这样去求平安,未免是本末倒置了!

    求平安,正确的做法,还是孔孟那一套,那就是实行仁政,善待百姓,才是求平安的最正确做法!

    唐懿宗是个昏庸之主,自然不会明白这个道理了。

    唐宪宗迎佛骨的时候,韩愈就写下著名的《谏迎佛骨表》,首先从佛教没传入我国前,那些领袖,都是活到一百来岁,说明不用佛祖保佑,我国人民依然能长寿。其次,佛法传入我国后,那些信奉佛祖的人皇帝,没有几个长寿的,什么;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这话说明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