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9章 259 李治当上皇帝(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李治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号恸将绝。

    此时的李治,把长孙无忌看作是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谁能想到,不久之后,他将成为李治要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人。

    长孙无忌比较比李治有经验,当下收住悲伤,处分众事,安定内外。

    李治仍然哀号不已!

    他一向孝顺,如今父亲去世,把国家的担子交给自己,他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长孙无忌对他说:;主上以宗庙社稷交给殿下,怎么能够效匹夫只知道呢!

    他看到李治如此无能,当下秘不发丧。

    之后,长孙无忌请李治先回京城,飞骑、劲兵以及旧将保护李治回京。

    辛未,李治进入京城,乘坐御马舆,侍卫一如平日,进入两仪殿。

    李治任命于志宁为侍中,张行成兼侍中,高季辅兼中书令。然后,发丧太极殿,宣布遗诏,即位为帝,是为唐高宗。

    四夷入仕朝廷以及来朝贡的人,听闻李世民驾崩,都恸哭不已,剪发、剺面、割耳,流血洒地。

    李治又任命李勣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

    这个李勣不是别人,正是徐世绩,也作徐世勣,李世民给他赐姓李,所以,又叫李勣了。

    改名后的徐世绩,也开始变了一个人,多了几分滑头,少了几分仗义。这是后话,暂且表过不提。

    李治跟着葬李世民于昭陵,庙号太宗。

    李治,这个本与皇位没关系的人,终于做到了皇帝。

    这是他无比幸运的运气。

    他是李世民第九个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贞观二年六月,出生在东宫的丽正殿。

    贞观五年,封为晋王。

    李治自幼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

    从小由著作郎萧德言教授《孝经》。

    李世民曾经问他说:;这部《孝经》说的什么最重要?

    李治回答说:;孝,开始是事奉双亲,长大后是事奉君王,最终是修身。君子事奉皇上,进朝廷想着尽忠,退居在家想到弥补皇上的过错,将顺从其美,纠正其恶。

    李世民听了大喜说:;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此时的李世民,也只把李治当作以后的臣子看待。

    长孙皇后去世时,李治只有九岁,但他悲哀思念之情,感动左右的人,李世民多次加以安慰。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治迎来了他无比幸运的好运气,那就是皇太子李承乾被废弃,魏王李泰也因犯罪被贬,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人计议,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

    这是别人争都争不来的运气,而李治,丝毫没有去争,就降临到他的头上了!

    由此可知,世间上的许多事,不是你去争,就能争取到的!所以,面对不是争取就能得到的东西,往往顺其自然就可以,千万别强求。

    李治当了太子之后,李世民每次上朝,都令李治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候让他参加议事,并多次称赞他。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讨伐高丽,命令李治留守定州。

    等到李世民发兵之日,李治悲哀,整天啼哭,因而请求驿站飞马传递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并传递边境情况的报告。

    李世民都同意了。

    快马奏事,从此开始。

    一直到李世民大军凯旋,李治去到并州,见到李世民,才没有快马奏事。

    李世民征讨高丽回来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