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不懂形势惹的祸(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洋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太子高殷继位。

    这一继位,没想到成了他的噩耗。

    高殷自幼机敏聪慧,尤其喜欢读汉人书籍。

    高洋认为高殷像汉人,不像自己,想废掉他,改立次子太原王高绍德为太子,但在杨愔的劝阻下没有实行。

    高殷,是一个与他父亲完全不一样的人,他的父亲残暴好酒,而他正正经经,只是爱好读书。

    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冬季,高洋召集朝臣中的文学士和礼学官在东宫宴会,命令用经义提问答问,并且亲自临听。高殷一边笔记一边追问,使在座的人十分感叹。

    高洋出行晋阳,由皇太子高殷监国,他召集各儒生讲授《孝经》。还请杨愔传旨,问国子助教许散愁:;先生活在世上靠什么自谋生计?许散愁回答说:;我从年轻时以来,不上姣美男童的床,不进入少女的房间,衷心信奉图书典籍,不知衰老将要到来。平生的胸怀抱负,就像这样而已。

    高殷听了,非常赞赏,说:;颜渊缩进屋子号称贞节,柳下惠坐怀不乱,都不如这位老翁白了头也没娶妻啊!于是,赏赐他绢百匹。

    这体现了高殷对高尚品德的称赞,也体现了他是一个非常仁善的人主。

    高洋有一次登临金凤台,命令太子高殷亲手诛杀囚犯。

    高殷是个仁善的人,如今要亲手杀犯人,他哪里下得了手?当下心生怜悯,面露难色,几次都不能将犯人的头砍下。

    高洋见了大怒,拿起马鞭将高殷抽了三下。

    高殷被这样一抽,心下害怕,吓得从此口吃,精神时常恍惚。

    他就在残暴的父亲下面慢慢熬着,终于熬到了父亲的去世。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十月十九日,高洋暴毙,皇太子高殷在晋阳城宣德殿即位,大赦天下,令杨愔、燕子献、宋钦道一同辅政,内外百官的官阶增加一等,失去官职、爵位的,可以恢复。十月二十六日,尊祖母皇太后娄昭君为太皇太后,母亲皇后李祖娥为皇太后。

    杨愔得到了高殷的重用,他也开始大展身手,决定全面的改革来整顿政治秩序,加强皇权。

    他首先以身效法,奏请高殷免除他的开府封王爵赏,然后诏令全国七十岁以上的军人授予名誉职位,六十岁以上的军官以及重病不胜其职的,一律让他们退休,并且大张旗鼓将那些无才无德、靠贿赂上台的人全部黜免。

    他的这样一整顿,朝野为之哗然,那些被黜免下来的佞幸之徒心怀怨恨,纷纷投靠到二王,即高演、高湛手下 ,寻找保护伞。

    高殷让杨愔如此整顿朝政,其实,体现了他们的愚蠢,那就是,不懂形势。

    高殷刚刚继位,地位未稳,最应该做的事,就是稳住各种势力,而不是去和它们对抗。

    杨愔的整顿朝政,加强皇权,正好和各势力冲突,所以,加深了皇帝与其它势力的矛盾。

    而其它势力,就是指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和太皇太后娄昭君的势力。

    他们在朝廷里面有很多人,可是,杨愔这么一整顿,把他们都整顿了,直接威胁到了他们的权力。

    乾明元年,公元560年,杨愔和高殷密议委任高演、高湛为刺史,实际上就是要架空他们亲王势力,加强皇权。

    平秦王高归彦开始也是高殷、杨愔同党,可是后来,他背叛了!因为,他权衡利害,觉得高殷年幼,势孤力单,因而背叛,将高殷和杨愔的密谋,全部告诉了高演和高湛。

    高演和高湛听了这消息,勃然大怒,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去尚书省;拜职赴任的机会,带兵数千,在宴席上动手!

    杨愔不知道,以为他们乖乖去任职刺史,非常的高兴。

    哪里知道,他们在宴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