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一切为了民族大融合(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改着汉族官吏朝服。

    几天后,又下诏免除迁户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政府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

    之后,他又召集群臣,商议禁绝胡语。

    -----连家乡话都要禁止,这是彻底汉化到了什么程度!

    公元495年六月,孝文帝正式发布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当月,孝文帝又发布诏令,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于是,从代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都成为河南郡洛阳县人。

    孝文帝又依据古代《周礼》中的制度,下诏去长尺,废大斗,改重秤,颁行全国。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八月,洛阳金墉宫建成,诏令在洛阳城内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九月,新都营缮工程初步告竣,平城六宫、文武全部迁到了洛阳。

    公元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他在诏令中说:;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于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他为了使鲜、汉两族进一步融合,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自己的弟弟聘室汉人女子。

    他的这一系列的做法,使得了鲜卑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同时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但也遇到不少阻力,首先就是来自太子元恂。

    公元496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皇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

    这个元恂,素不好学,又是个大胖子,所以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每每追乐旧都,常思北归;同时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

    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

    这一次孝文帝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

    他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打算出奔平城,回去组建老北魏。

    在回去之前,他亲手杀死经常劝告他的高道悦。

    这就导致还没出奔,消息就走漏了。

    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禁止一切人外出。

    尚书陆琇赶紧驰马奏报孝文帝。

    孝文帝闻讯大惊,中途急急折返洛阳,然后,引见元恂,怒不可遏地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元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元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开肉绽,才拖出门外,囚禁于城西别馆。

    十月,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见群臣,议废太子恂。

    太子太傅穆亮,尚书仆射、少保李冲,一起脱帽叩头向孝文帝请罪。

    孝文帝说:;你们自责是为了自己,我所商议的是却是国家大事。古人言‘大义灭亲。’如今元恂竟要违抗父亲背叛皇帝,意图盘踞恒、朔二州,天下还未有如此目无父亲的人!元恂包藏如此祸心,并加以实施,今日不除去这小子,将给国家留下大祸患,若等朕死之后,恐怕会重演西晋的永嘉之乱。

    十二月,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