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不懂形势的后果(第1/3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舆杀了孙秀后,屯兵云龙门,然后召八坐都入殿中,控制住了司马伦,要求司马伦下诏退位,司马伦受制于人,只得下诏:;我为孙秀所误,惹怒了三王,如今已诛杀了孙秀。迎太上皇复位,我将归老于农亩。传诏给驺虞幡,敕令将士解兵。

    黄门将司马伦从华林东门送出,又派遣甲士数千人迎司马衷于金墉城。

    百姓们齐声喊万岁。

    司马衷自端门入,然后升殿,群臣顿首谢罪。

    司马衷下诏送司马伦以及他儿子司马荂前往金墉城。

    然后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五日,分遣使者去慰劳三王。

    梁王司马肜等上表说:;赵王伦父子凶逆,宜伏诛。

    司马衷是个没主意的人,大家说怎么干,他就怎么干,当下派遣尚书袁敞持节赐司马伦死,又赐死他的儿子荂、馥、虔、诩,一个后代都没留。

    当初是司马伦提拔的百官,全部被斥免。

    不久,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都来到了京城。

    这一场兵祸,自起兵到结束,一共六十多日,战斗死者近十万人,给百姓带去极大的危害。

    六月,齐王司马冏率众入洛阳城,顿军通章署,甲士数十万,威震京都。

    司马冏是属于第一个对司马伦发难的人,兵力又最强,所以,他的功劳自然是最大了。于是,下诏齐王司马冏为大司马,加九锡,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录尚书事,加九锡,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加三赐之礼。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领左军。齐、成都、河间三府,各置掾属四十人,武号森列,文官备员而已。

    史书至此,写道:;识者知兵之未戢也。

    就是有识之人,知道兵祸还没有停止。

    三王斗完司马伦之后,一定会互斗。

    三王相斗,司马冏和司马颖展开第一回合。

    新野王司马歆与司马冏同乘去祭拜皇陵,便趁机对司马冏说:;成都王司马颖和皇上至亲(颖是司马衷的弟弟),又同建大功,如今留他一起辅政,不能放他走;如果留不住的话,就要夺了他的兵权。

    常山王司马乂与成都王司马颖也同去拜祭皇陵,司马乂对司马颖说:;天下者,先帝之业,你应该去维护它!

    他的意思很明显了,不能让司马冏权力过大。

    一场争斗,眼看就要开始了!

    卢志对司马颖说:;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您攻到济河,功劳没第二个人比得上!如今齐王想与大王共辅朝政,那是很危险的事,因为两雄不俱立!应该借口太妃微疾,求还定省,委重齐王,既可避祸,又收四海之心,这是上上之计!

    司马颖听了,大为赞同。

    于是,在一次皇帝见他在东堂的时候,皇帝说他很大功劳。

    司马颖拜谢说:;这是大司马冏的功劳,我没有什么功劳啊!说完,上表称司马冏功德,应当委以万机,而自己因为母病,请归藩地。

    司马颖出了皇宫之后,不再去军营,而是去拜谒太庙,然后出自东阳城门,一路奔往封地。

    他送了信与司马冏道别,司马冏见了大惊,忙驰出去送司马颖,一直追到七里涧,这才追上了司马颖。

    司马颖停住车和司马冏道别,满眼泪水,依依不舍的样子,又说自己是因为太妃病了,来不及和他道别。

    司马冏大受感动,尤其是司马颖宁愿把所有政权给自己,真是高风亮节。

    他哪里知道,人家是以退为进,既是避祸,又是在等待机会。

    真是有见识的卢志,聪明的成都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