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14章 别无选择了(第1/2页)  带着淘宝去抗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事到如今,还能有什么好说的,身为大日帝国勇士,我们不是早就做好了为天皇陛下尽忠的准备吗?”

    斋藤义次惨然一笑,继而带着无限的落寞和羞愧的说道,“只是可惜,我们终究还是辜负了天皇陛下的厚望,终究还是没有守住塞班岛,大日本帝国本土的从此不再安宁了!”

    “是啊,我等愧对天皇陛下的厚望,愧对大日帝国子民的期望!”

    “唉!大和民族千百年来的伟大梦想,不能在我等手里实现,实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斋藤义次的话引起了一屋子人的共鸣,众人心里面越发的难受起来,仗打到这个份上,死亡对于他们来讲已经不再可怕,然则这样的憋屈死法却让他们感到极为难受。

    “诸君,也不必太过自责,实乃时运不济,绝非战之罪!”

    南云忠一自我安慰了一句,然后沉声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想说的了,那就各自做好准备,今晚我们一起向天皇陛下尽忠!”

    说完,南云忠一便默然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朝着日本本土方向跪坐,然后拿出纸和笔写绝笔遗书,拟写发给大本营的决绝电报。

    与此同时,斋藤义次、井桁敬治也都如出一辙,开始写遗书,整理遗物,做切腹自尽前的准备工作。

    甚至有人已经脱下军衣,双手紧握切腹自尽的小太刀,对准了腹部,先人一步为天皇陛下尽忠。

    此时,南云忠一等人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绝境,表面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自尽、战死和投降三条路可以走。

    但实际上,他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切腹自尽。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全避免跟随部队冲锋时受重伤却没办法死掉,从而被美军俘虏的可能性。

    对于日本军人来说,士兵尤其是军官被俘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比如在诺门坎战役中,便有几个日本军官被俘。

    苏军将他们释放以后,关东军却准备好一桌酒菜,让他们吃完就自杀。

    如果军官们抗命,关东军就直接杀死他们,然后宣布他们是自杀的。

    这几个尉级军官无奈之下,只能纷纷自杀。

    尉级军官尚且如此,何谈这些将军了。

    再后来,到了1941年日本陆军省东条英机陆军大将发布的“战阵训”,更是成为了日本兵的催命符。

    战阵训分三块内容,大致都是“皇国、皇军、团结、协作、攻击、必胜”之类的训词,其中第二块的第七条和第八条:生死观和爱惜名誉,明确警告日本兵:不能当俘虏,否则就自己受辱也让家人受辱,宁可自杀!

    日本海军大将南云忠一在塞班岛切腹自杀时,便留下一份遗书,上面写:“战阵训言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虏囚禁的侮辱,理当以忠孝赤诚之心勇往直前,虽死犹生。”

    而在更多的战斗中,“战阵训”直接导致大批士兵明明弹尽粮绝饿得皮包骨头,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也不选择投降,或者活活饿死,或者自杀。

    可以说,无数日本兵是被《战阵训》逼死的。

    其实不仅仅受到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荼毒的日本人,会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会死战到底,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华夏民族同样也是如此。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各场战争,有人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同样是弹尽粮绝的战争绝境时,东方人往往会死战到底,而西方人多是举手投降。

    究其原因,完全是因为东西方千百年形成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所导致。

    自古以来,东方人就有着极度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将战死沙场视为极大的荣耀。

    千百年来,东方人一直坚守着‘宁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