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8章 水下航母(第2/3页)  带着淘宝去抗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p;lt;/p>

    “大日本帝国必将武运昌隆!”</p>

    “大和民族万岁!”</p>

    “天皇陛下英明神武!”</p>

    东条、伏见宫博恭王等人纷纷纳头拜倒,山呼海啸的唱起了赞歌。</p>

    末了,伏见宫博恭王开口说道:“陛下,臣认为当前大日本帝国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德国盟友的输血计划,尽可能多的争取到新式武器和新技术。</p>

    大日本帝国当前各种战略资源都极为充足,工业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升中,唯一欠缺的就是足够先进和强大的技术武器。</p>

    而目前德国盟友已经呈现出败退局面,他们极为缺乏原材料和战略物资,这个时候想必大日本帝国定然可以利益最大化。”</p>

    二战中德国和日本,都是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虽然他们在占领国获得了许多战略物资,但某些物质还是相当紧缺。</p>

    比如日本就严重缺乏像铀矿石这样的战略物资。</p>

    因此德国和日本从需求方面,存在着进行战略合作、战略交流方面的意愿。</p>

    尤其是到了二战中后期,战争局势对于轴心同盟越来越不利,日本要想获得更多的新武器和新技术,德国则极需原材料和战略物资,自然而然的两者一拍即合。</p>

    不过日本和德国距离遥远,这些物质的运输,原本有两条有陆地、海上两条运输线。</p>

    陆地运输线要经过整个亚洲大陆和苏联全境,走海路两者之间足足有22000多公里,并且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海洋线路也逐渐被美国为首的盟军控制。</p>

    所以为了航行安全,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潜艇的水下运输上。</p>

    对于水下运输,日本人很有心得,他们拥有I系列潜艇,有“水下航母”之称,体形巨大,可以载重300多吨,并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航行10000多海里。</p>

    1942年8月,经过两个多月的远洋,日本海军第14潜艇队的潜艇I-30抵达了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劳伦特港口。</p>

    日本海军的到来,受到了德国最高等级的礼遇,元首亲自接见了随艇而来的日本外交武官。</p>

    日本带来了橡胶等原料,作为回报,他们获得了德国的精密技术,包括喷气式飞机的引擎和先进雷达的设计图纸。</p>

    尝到了甜头后,他们开始建造和运用更大型的潜艇,伊—52号潜艇就是其中之一。</p>

    “伊—52”是日本研制一艘可以运载600多吨货物的新型大潜艇,航速11节,续航能力特别强,不需途中加油,航程可达19200公里,可携带3个月的生活给养。</p>

    此外为了自卫,它还装备了一门140毫米的火炮。对于这个庞然大物,日本人是寄予厚望的。</p>

    在另一个时空,这艘日军寄予厚望的潜艇于19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