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3章 全靠演技(第1/3页)  带着淘宝去抗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帆之所以暗自摇头倒不是因为手里面缺粮少弹,尽管在持续数个月时间的拉锯消耗战中,虎贲军的技术装备和弹药储备消耗得异常厉害。</p>

    但事实上,杨帆手里的存货完全可以支撑百万大军继续硬莽两个月以上。</p>

    在极限供应的情况下,且不计较伤亡代价的情况下,杨帆完全可以像苏联红军那样,一次性投入两百多万大军,对日军实施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决战。</p>

    就算是日军全力猥琐防御,杨帆也能硬生生打出一次歼灭日军百万大军的逆天战绩。</p>

    只不过,杨帆真的做不到如此铁血无情。</p>

    因为这样做的话,真的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落得尸山血海。</p>

    欧洲东线战场上,苏联红军打得是很刚猛,打出了一场又一场的令世人为之惊叹的史诗级战役。</p>

    但事实上每次都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苏联红军哪次大战不得死伤数十万甚至上百万?</p>

    就好比刚结束的库尔斯克战役,苏联红军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最后也付出了八九十万人的巨大伤亡代价。</p>

    苏德战场之所以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真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惊人的伤亡情况。</p>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p>

    而这7000万人中苏联就占了2660万,其中军队作战亡688.5万,如果加上到达前线途中亡50万和被俘后亡的数量,苏联军队共亡916.48万。</p>

    军队共亡916.48万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很清楚,这个沉甸甸的数据意味着什么!</p>

    这样大的伤亡代价如果放在虎贲军这边,杨帆又如何能承受得起?</p>

    如果杨帆不是穿越者,并不知道历史走向和原子弹的事情,他或许会硬着心肠想方设法的去持续不断的进攻,甚至会采用苏联的人海战术跟日军硬拼消耗。</p>

    但问题是,杨帆清清楚楚的知道,再过一两年时间原子弹就该出来了,到时候只需要美国人在日本本土种上两颗蘑菇,日军700多万军队就该乖乖举手投降了。</p>

    面对这种情况,杨帆又如何狠得下心肠,让麾下部队与几百万的日军硬莽到底,葬送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轻生命?</p>

    当然前提条件是在没有生存危机的情况下。</p>

    如果日军要集中所有力量,要不惜一切代价来围剿虎贲军,杨帆绝不会有半点犹豫,只会集中所有力量与日军血战到底!</p>

    反过来,在没有必须要的情况下,杨帆绝不会像苏联红军那样动不动就组织几百万人的战略进攻,然后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就死伤数十万甚至百万之众。</p>

    仗必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