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8章 转移目标(第1/2页)  带着淘宝去抗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很快来到了1942年11月20日。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国内国际的战争局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浙赣会战已经落下帷幕。

    日军为了击溃浙江省方面的华夏军队,并摧毁其间的主要航空基地,并达到抢掠物资,掳劫青壮年“以战养战”的目标,悍然对第第六战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军事进攻行动。

    经过长达三个多月时间的苦战后,日军侵占了四十多座城市和沿浙赣线长六百多公里、宽三百多公里的地区,并摧毁了浙赣地区的大部分华夏空军基地。

    从10月上旬开始,第三战区发动局部攻势,先后收复新登、桐庐、建德、弋阳和横峰。

    而到了11月5日,日军攻陷宜黄和崇仁后,中日两国军队在南城、宜黄、崇仁和临川等地区展开大规模激战。

    华夏军队曾一度包围临川和南城,但久攻不克,最终敌我双方再次形成对峙。

    日军在兵力和装备上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在战略上也占了先手。

    但是天不助日军,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暴雨连日不断,致使各处河道泛滥,战场化为泥潭,严重影响了日军部队机动力量的发挥。

    鉴于这种情况,再加上其他战场吃紧的原因,日军大本营命令冈村宁次停止浙赣作战,确保金华附近的占领区。

    日军放弃崇仁和宜黄,于11月中旬撤退,第十三军留守金华、武义、东阳、新昌和奉化等地区,其余部队在19日撤回原驻地。

    国民政府原定引诱日军深入,在衢州与日军决战。

    但随着战势发展和对日军作战目的与规模的了解,为了保存力量避免严重牺牲,最终决定避免衢州决战。

    委员长电令华夏军队停止进攻,第三战区转入休整防御状态,南昌以南地区的战斗便告停止。

    顾墨三于第二天命令部队伺机向日军后方及侧方挺进,基本上未与日军正面接触。

    这样,浙赣会战便告结束。

    这次会战历时约三个多月,日军集中12个师团以上的兵力,经过苦战,付出惨重代价,实现了预定作战目的。

    事后,据日军战史记载,日军死伤四万八千六百多人,损失酒井师团长,并损失各型作战飞机共516架,各种型号各种口径重炮计128门,各种型号各种口径野炮、山炮、迫击炮以及掷弹筒共计3507门,各种型号枪械五万余支,装甲车及战车503辆,卡车520辆,马匹计4200余匹。

    国军方面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死伤人数达到了五万余人,飞机坦克火炮等技术装备损失也十分严重。

    规模更大的鄂西会战目前还没有宣告结束,但其实也差不多了,打得精疲力竭双方早在半个月前就形成了对峙状态。

    日军发动鄂西会战的其战略意图在于歼灭第六战区主力和中美空军,控制宜昌到岳阳之间的长江水路,夺回宜昌、樊城、直城、襄阳、荆门等地区,确保武汉地区安全的同事,为进攻重庆陪都扫清前进障碍。

    但是很显然,作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六战区是绝不可能让日军的战略企图轻易得逞,在强大空军部队的协同作战下与日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顽强抵抗。

    尤其是第5军和第71军组成的第31集团军,更是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大作用,并与日军装甲部队多次上演罕见的坦克大战。

    其中又以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表现最为突出,该师配备的都是最新式的美国谢尔曼中型坦克,面对日军新装备的一式坦克有着极大优势,多次给予日军装甲部队沉重打击。

    三个多月时间下来,日军经过连续苦战,虽然先后攻陷了多座鄂西城市,但最最终止步于宜昌城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