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2章 军民齐心(第1/2页)  带着淘宝去抗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经过简单的欢迎慰问仪式后,李徳邻等人便直接乘车前往株洲县各处防区进行实地勘察。

    在李徳邻抵达之前,第31军和第22集团军主力部队已经提前一天时间抵达株洲进行布防。

    但大敌当前,李徳邻心里很不踏实,需要亲自到株洲县城和各处防线实地走访一下才能安心。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到了这个时候,李徳邻才发现株洲的实际情况比自己想象中要糟糕了许多。

    在李徳邻的印象中,株洲是一座千年古城,不仅拥有180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一直以来都以繁华和强盛著称。

    但是,现在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株洲古称建宁,历史上有很多城市在老城荒废之后,再也没有重新站起来,而古建宁废置后,株洲仍然能屹立上千年。

    沧海桑田,炮火烽烟,株洲仍然屹立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和贸易。

    在近代史上则是一座因工业而兴起的城市,1936年民国政府陆续将兵器制造、汽车制造、火车维修等企业部署到株洲,并准备临时迁都株洲。

    当年,民国政府不仅在株洲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国防工业基地“第十一兵工厂”,还在株洲粤汉铁路附近还开办了几个大的民族工业企业,引进了德国技术的兵工厂、汽车厂,引进了英美技术的机车修造厂并相继投产。

    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及的把株洲作为华夏重要工业基地建设的梦想逐步实现,这里曾经是民国政府的”华夏鲁尔区”。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株洲历经过几次战火狼烟,但建宁港两岸的贸易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尤其是湖南省内第一条铁路—株萍铁路的通车,使得株洲的贸易走向了繁荣之路。

    当前现在日军关东军的主攻路线也正是从江西宜春出发,沿着萍乡-株洲-长沙的铁路线展开进攻,试图对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实行战略大包围。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情报工作非常精细的日军,自然不会放过株洲,从开始全面侵华那刻起就把侵略的重点对准株洲。

    日本陆军在进入湖南之前,空军早在1937年10月就对株洲兵工厂、铁路等进行密集性轰炸。株洲几大工厂相继迁往外地。

    长期的疯狂轰炸,使得原本近10万人口的重镇,变成了一座满目苍夷,没有什么人烟的没落县城。

    饱经战火摧残的株洲已经完全没有了抗战爆发前的繁荣昌盛,城里城外满眼都是触目惊心的残檐断壁,到处都是荒凉的废墟。

    曾经繁荣的县城已经是十室九空,城里剩下基本上都是老人妇孺,到处都能见得到因为鬼子轰炸而残疾的民众,这场景就连广西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县城都不如了。

    看着眼前的一切,李徳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愤和杀气,越发坚定了此次定然要让日寇付出惨重代价的决心。

    经过半天时间的细致实地勘察,李徳邻心里面很快就有了个完整的防御部署方案。

    回到株洲县保安司令部后,李徳邻便做出了一系列决定,将防御重点放在了黄泥塘、东流坳、荷塘铺、天台山、擂鼓岭、大金寺、董家塅等易守难攻的地带。

    在这些地段,国军早就构筑了很多的永久防御工事,完全可以发挥出巨大作用。

    故此,李徳邻决定第一阶段以防御为主,死守株洲县,打断日本关东军沿着铁路线往长沙挺近的进攻势头,借助有利的防御工事体系消耗日军有生力量。

    如今他率领的第22集团军和第31军,麾下足足有13万大军,目前已经全员抵达了株洲境内。

    这13万大军配备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重炮、高射炮、自行火箭炮、反坦克火箭筒等等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