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3章 MKI载人鱼雷(第2/3页)  带着淘宝去抗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mp;lt;/p>

    他们此番目的地就是托布鲁克港口,作战目标自然是炸毁停泊在港口里的意大利海军舰艇。</p>

    早在1918年3月,意大利海军工程师拉拉斐尔·罗塞蒂便利用法国施耐德公司制造的A115/450型鱼雷作为基础,研制了“水蛭”载人鱼雷。</p>

    这种鱼雷长8m,直径0.6m,利用压缩空气为动力,驱动鱼雷尾部的四叶螺旋桨推进,可以2节的时速在水下航行10海里。</p>

    “水蛭”载人鱼雷的前端有一个专门的炸药舱,里面可以容纳2枚175kg TNT定时炸弹。</p>

    鱼雷在水下潜行至敌方战舰底部之后,两名蛙人互相配合取出炸药,将其安装在敌方战舰底部,定时之后便乘载人鱼雷悄悄逃离。</p>

    但可笑的是,这种载人鱼雷并没有安装方向舵,也没有设计专用的座椅,两名乘员只能跨坐在鱼雷上,通过在鱼雷两侧伸开手脚作为增加侧翼阻力的方式进行“差速转向”。</p>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陋无比的载人鱼雷,却在一战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并开创了先河。</p>

    在1918年10月31日夜晚,两名意大利皇家海军的蛙人士兵,乘坐“水蛭”载人鱼雷前来奥匈帝国普拉港执行破坏任务,并且一举成功炸毁了奥匈海军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首舰“联合力量”号。</p>

    从而一战成名,点亮了意大利海军的载人鱼雷科技树。</p>

    在二战中,意大利海军实力依旧称霸地中海,可是加入轴心国之后,要出地中海与盟国海军作战,那就得慎重了。</p>

    于是,意大利人便依旧沿用一战时期的老套路,继续发展载人鱼雷,试图在二战中延续一战“偷鸡摸狗”式的袭击。</p>

    而前不久,意大利海军蛙人部队就是骑着新研发成功的“猪”式载人鱼雷,成功避开英军的水雷和反潜网,进入到亚历山大港。</p>

    最终意大利海军以区区10名蛙人的代价,炸沉了英军地中海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和一艘油轮,对英军舰造成巨大损失。</p>

    意军蛙人部队取得了极其丰厚的战果,意大利的载人鱼雷也因此彻底打出了名气。</p>

    作为系统开挂男,既然连意大利都玩得如此溜了,杨某人自然不会甘于人后,海军蛙人部队那是早就建立好了,各种训练和常规装备也是一应俱全。</p>

    尤其是在亚历山大港口被意大利海军给偷袭得手后,系统还非常给力的新解锁了MKI载人鱼雷作为反制和应对。</p>

    MKI载人鱼雷其实就是在另外一个时空英军英军战舰被意大利载人鱼雷攻击后,英国皇家海军随后开发出来的本国载人鱼雷。</p>

    该载人鱼雷全长6.8m,宽0.9m,高1.2m,质量1.6吨,最大潜水深度为27m,通过蓄电池驱动螺旋桨推进。</p>

    最高时速3.5节,在时速2.9节的情况下可续航时。&l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