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1章 90mm拖曳式高射炮(第1/2页)  带着淘宝去抗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过一周时间的调整和补充,隆美尔再次对马特鲁要塞发起了一次大规模进攻,而且这一次还是海陆空立体作战。

    没错,在一周前隆美尔集结重兵对马特鲁要塞展开了一场志在必得的强攻,动用了几乎所有的作战飞机和近半地面装甲部队。

    但很可惜的是,在杨帆的指挥下盟军寸土必争,不管是空军还是地面防御部队都打得异常坚决果断,最终成功抵挡住了轴心国非洲军团的疯狂进攻。

    当时鉴于这种情况,隆美尔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要组织一次海陆空立体作战,以更加强大的攻击力击碎、摧毁马特鲁要塞的防御力量,不计代价的攻克这座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再次得到了大量技术装备补充,并将意大利海军舰队调集到利比亚托布鲁克港口后,第二次马特鲁要塞战役终于打响了。

    今天凌晨三点,天还没有亮,德意联军的轰炸机群便从开始从托布鲁克要塞机场起飞,对马特鲁要塞展开了规模空前的狂轰滥炸。

    当敌军轰炸机群飞临要塞上空后,马特鲁要塞各处阵地上的高射炮群,毫不犹豫的展开了坚决反击。

    超过400门88毫米高射炮和M1A1 90mm拖曳式高射炮构成的强大防空火力网,交织成了一道道璀璨弹线,将漆黑的夜空分割成了无数小块。

    马达嗡鸣声、航弹坠落时的凌厉尖啸声、隆隆炮声,以及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一下就成为了天地间的主旋律,不断的挑动着敌我双方将士的神经系统。

    知道隆美尔绝不会因为一次进攻受挫就放弃了对马特鲁要塞的追求,德国战车绝不可能就这样停下脚步,所以杨帆趁着这几天时间的对峙状态,派出了阵容强大的施工队伍对马特鲁要塞进行了紧急修复和加固。

    并且,杨帆还将库存的所有88毫米高射炮一股脑全部放到了马特鲁要塞,就连新鲜到货的美国M1A1 90mm拖曳式高射炮也投入的一大半,组成了超过400门高射炮的强大地面防空火力。

    在二战爆发前,美国主要高射炮是3 英寸的M1918 (76.2 毫米L/50),美国军队一直都在寻求更加可胜任的武器,在1938年发布了发展要求,120毫米、90毫米口径都是意向。

    于是在1940年设计了M1 90mm高射炮,并于1941年5月经修改后成为M1A1 90mm拖曳式高射炮。

    该炮使用重量8.618吨,初速823m/s,射速20发/每分钟,最大有效水平射程17,823m,最大值射高10,380m。

    在1943年5月经作战改进后变形为M2,主要变动是增大俯角具备了对抗坦克的能力、一台电动拨弹机、保护炮手的盾和消防计算机,从而使得M290mm成为美国在二战中最好的高射炮之一。

    再后来该炮则是演变成了M36驱逐战车和M26潘兴坦克的主炮,以及M26A1和M46“巴顿”的主炮,并且还被使用在海岸防御中用于反鱼雷艇。

    杨帆系统商场里其实已经解锁了这款M1A1 90mm拖曳式高射炮,以及更先进的M2 90毫米高射炮。

    不过从数据上看,90毫米高射炮除了射速快了点、最大有效水平射程远了三公里,其它方面并不占优势,甚至在炮弹初速等方面比88毫米高射炮还要差了不少。

    故此杨帆就没有考虑过从采购90毫米高射炮来替换88毫米高射炮,反正美国那边可以源源不断生产,至少在非洲战场这边能借力使力。

    也亏得美国这批90毫米高射炮和新式作战飞机来得及时,要不然就凭着杨帆手里的88毫米高射炮和野马战斗机还真不好搞了。

    没办法啊,不能在众人眼皮子底下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