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0章 终于动手了(第1/3页)  带着淘宝去抗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德国入侵苏联之后,苏联与美英结盟,并签订《租借法案》从西方盟国手中获取急需的战争资源。</p>

    但是德国潜艇的存在和北冰洋恶劣的海况使得通往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北极航线危机四伏,而苏联的远东港口又被日本封锁,途经地中海向里海和乌克兰运输物资的航线沿途也基本被轴心国控制,同样不安全。</p>

    然而伊朗在1938年完成了从波斯湾的沙普尔港到里海沙阿港纵贯伊朗领土的现代化铁路干线建设,恰好能满足《租借法案》运输物资所需。</p>

    于是美国、苏联、英国便盯上了经由波斯湾港口穿过伊朗,向中亚地区运输物资的途径。</p>

    英美苏三国还担心伊朗与英国合资的阿巴丹炼油厂落入德国之手,该炼油厂在1940年时的石油制品产能已达800万吨,一旦丢失,将会对盟国的作战行动产生很大影响。</p>

    另外,伊朗与苏联的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国接壤,在战略上对于苏联非常重要。</p>

    一旦被德国占据,苏联在高加索的油田将会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而作为大后方的中亚地区也有可能不保,和印度等英国势力区之间的陆路交通也会被切断。</p>

    鉴于以上几点重要因素,英、苏先后两次向伊朗发起外交照会,要求驱逐伊朗境内的德国公民。</p>

    此举遭到礼萨汗的拒绝,礼萨汗还以中立地位为由,拒绝让英苏两国使用伊朗境内的铁路干线。</p>

    由此英苏两国决定对伊朗出兵以绝后患。</p>

    在这之前,英国已经对伊朗的邻国伊拉克实施了占领,英国从这里向伊朗西部边界调集部队,而苏联也从外高加索和中亚两个军区抽调兵力,组成对伊朗作战集群准备入侵。</p>

    1941年4月20日凌晨,英国和苏联同时对伊朗发动攻击,行动代号“赞同”。</p>

    英国海军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从波斯湾方向发动进攻,而其余的英联邦陆空部队则从伊拉克进入伊朗境内。</p>

    苏联部队则从外高加索向伊朗北部进犯,以来自三个集团军的陆军部队为主,一些海军和空军单位也参加了行动,仅坦克就有1000余辆。盟国的入侵部队总计有20万人之众,其中还包括了实力强大的炮兵、空军和装甲部队。</p>

    英军和苏军动作很快,伊朗基本没有时间组织防御,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下,伊朗军很快被盟军击溃并缴械。</p>

    大势已去的礼萨汗在23日下令伊朗军队放弃抵抗,交战在仅仅持续了四天之后就结束了。</p>

    用于接收《租借法案》物资的波斯走廊在此之后得以开辟,使得苏联可以经由波斯湾获得西方盟国援助的物资,极大充实了战争物质基础。</p>

    呜~呜~呜~</p>

    4月26日清晨天色刚亮,耶城海边要塞便响起了凌厉无比的防空警报。</p>

    没过多久,在耶城东南方向的天空上出现了一群小黑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