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9徐家汇(第1/2页)  华夏帝国从山东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泽天早就准备在年底去上海拜访徐光启,只是年底临近之际事情都赶到了一起,便一直没有能够成行。他原本就准备乘船去上海,这次因为章泽祥被绑架的事情南下,熟悉南下贸易行程的孙少杰也准备先到长江口内的南通销售所带的大部分货物,那么顺路去上海便成了应有之义。

    为徐光启准备的礼物之中,除了徐早已跟他讨要过的茶具外,还有整套的蜂窝煤设备,包括从炉子到制作蜂窝煤的模具等。另外还有他这一年来取得成功的一些农业设备和一些机械的原理图及试验报告等,这些东西也许能够给徐光启带来一些平时难得的快乐。

    这次出海正值隆冬,船上寒冷彻骨,老船员们预计这将是一次极为艰苦的旅程,至少在北方航程阶段会是如此。

    章泽天在船上的水手舱和自己居住的主舱各安装了一个蜂窝煤炉子,并花了几天的时间将船舱进行了保暖处理,封闭了舱室的所有缝隙,并使用保温草帘为船舱加装了保温层,到启程的时候,船舱里面的温度已经比较温暖,令大家极为满意。船上装上了一千块蜂窝煤,章泽天预计这些煤可以烧将近两个月。这次南下时西北风正盛,预计只要十几天就可以到达南方,这些煤足够往返取暖使用了。

    另外,章泽天根据前世从小说中看到的航海经验,为了应对可能的缺乏维生素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力主带上了大量豆子,准备在船上生豆芽给大家补充维生素。

    只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豆子疗法完全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现在大文朝的航海水平相对比较低,基本上要靠沿岸航行,观察陆地上的地标来进行导航。这种航行方式就让上岸补给成为了随时可以进行的工作,他们携带的豆子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此时正是冬季,船员们在船上装载了大量的大白菜和萝卜,有了这些蔬菜,也根本不需要生豆子当作蔬菜使用。

    还有一个原因也影响到豆子的作用,导致即使是在远洋航行也用不上这些豆子,那就是有限的淡水携带量。远洋船上能够携带的淡水数量有限,作为船员们的饮用水还嫌不足,就更不用说拿来生豆芽了。

    想通了这些道理之后,章泽天也不禁感叹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害死人呀!”

    离开的时候,章家的大广船上除了他自己和孙少杰还有章大强之外,还有三十名船员,这些船员都是在自卫队里面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自卫队员。大家在上船的时候带上了长枪和弓箭作为武器,把刚刚缴获的两张弩也给带上了,如果真的和海盗发生冲突,这两张弩将作为远程打击的重要武器。

    另外章泽天还把俘虏的两名土匪给带上了。白信和白小义两人,身上的伤还没有完全好,不过章泽天担心自己不在时这两人在庄子上不老实,还是带在身边更放心一些。

    另外,白信的功夫相当不错,尤其是翻墙越脊的暗中行动能力,章泽天自己也不一定比得过他。他估计海盗不会把人质长期带在船上,多半会留在陆地上的基地里面。将来若真的要通过武力解救人质,这两人说不定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话说这天船只离港之后,乘着西北风一路往南,只花了四天时间到到达了长江口。进入长江航道之后不久,便在松江码头停泊下来,由章泽天带同白信和两名水手上了岸,在岸边找了一辆大车,将送给徐光启的礼物运起来,一直运到了上海县的县城之内。

    徐光启身为阁老,是上海名人,其现在所居之处便是以徐家命名的,这个名字一直流传到了后世,那就是上海著名地标——徐家汇。

    此时的徐府并不算特别雄伟,却也是上海最大的私家宅院了。总共四路六进的大宅院,再加上旁边的私家园林,在小小的上海县城之中占据了最好的一大片地方,在县城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