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鱼复设市(第1/3页)  三国蒸汽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益州巴郡江州顺江而下,一路经枳县(涪陵)、平都(丰都)、临江(忠县)、羊渠(万州)、朐忍(云阳)、鱼复(白帝)、秭归、夷陵(宜昌)、猇(iāo)亭可达荆州。

    此时,鱼复只有秭归关作为防守荆州的唯一门户,说是秭归关,根本就没有正式城关,平时就是多个兵看着的临时哨卡,后世见到的归州古镇是唐代才兴建了,此时的夷陵(宜昌)仅为一个十几户人家小村落,猇(iāo)亭也仅为一片较为开阔的地带,有二三十户人家构成的小村落。由此可见,荆州几乎就是不设防的城。汉代各诸侯下的将军,平时除了少数跟随的常随兵外,其余全都叫做部曲。

    所谓部曲就是军队的架构模式,平时士兵都是在家种地或做点副业生活,属于哪个将军管,就算是哪个将军的部曲。部曲征兵是按户算的。需要打仗的时候,将军先要征兵,纠集兄弟们凑到一起,类似后世的黑涩会搞事。按每户抽一个人出来计算。

    军队的编制是人算作一伍,这人的老大就是伍长;两个人组合在一起,叫做什,老大就是什长;组什合在一起,人,叫做队,老大就是队长。两个队合在一起,叫做屯,老大就有了官方的正式名称了,叫做屯正,带着个弟兄。官方的官级叫做“秩比二百石(a)”,月奉二十七斛(斛是量具,用来发粮食的时候称准的容器),二十七斛“粟”折合后世的月薪元左右。

    屯长上边是曲,曲正管个屯,就是人,官级是“秩二百石”,月奉三十斛,折合后世月薪元左右。曲的上边是部,管曲,4人,部的正主管是校尉,官级是“秩比二千石”,月奉百斛,折合后世月薪元左右,校尉这个是原来汉朝直属部队(中央军)的标准。后来就又各地诸侯自己任命(地方杂牌军),所以待遇就大大缩水了,变成了“秩三百石”,月奉四十斛,折合后世月薪4元左右。部还有个副职主管,叫军司马,官级是“秩比三百石”,折合后世月薪元左右。

    后世人口中经常脱口而出的“队长”,就是从这时候传下去的,还有“部队”这个词,就是有部曲演变的。

    另外,部曲和家丁或家兵不一样,家丁是常伴老板的所有的狗腿子的角色,就是跟着少爷在外边遛鸟顺带欺男霸女打群架什么的,家兵可以理解为家府中的私家保安,通常会点武术什么的,还有个教师爷平时带着,家里有事出面镇个场子什么的。这种部曲,其实就是民兵结合制度,这和此时的生产力低有着极大关系。所以后世人看三国演义就老见到刘备走到哪都要带着百姓,其实就是军属,刘备颠沛流离,东奔西跑大半辈子,就是带着个难民营,说白了就是难民营的老大。如果没有了那些难民,刘备征兵都没地方征,就成了光杆司令了,要打天下,凭他刘关张三兄弟真的不够啊。

    自建安年,也就是严颜自任益州牧起的第二年,便在鱼复设市,往来于从荆州往成都方向的商人,到这里就不愿意再向前走了,都愿意在这里交易。因为如果要过鱼复沿江向上,则须按货物数量克以重税,再向前走则必然血本无归。一路向前沿途在朐忍、羊渠、临江等地设立三道关卡,每道关卡的把守兵士都极不友好,敲诈勒索等各种刁难,让荆州商人闻风色变为之胆寒,从此便无人愿意过去了。不但如此,往来百姓如不是极熟的本地人,也都会遇到种种刁难欺压,除非万不得已,基本上就无人愿意过去了。慢慢地变成了只有益州大商才来往于益州与荆州之间,而荆州的商人到鱼复便停止不前了。

    据说那些益州大商巨贾都是和严家交好的,一路都有州牧特发的路引。他们把生意一路做到了荆州城内,在荆州城里财大气粗,大量购置产业,商铺、宅院、储货仓库等。即便是在荆州这些人也是手眼通天,和大族、士人、名流学者、官员、部队武将的关系都极好。其中几个巨商走了刘表的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