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章 第 84 章(第1/3页)  小王爷能有什么坏心眼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哪怕是古代, 很多事情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有钱有粮,那很多事情都好办,你要是没钱没粮, 就长了一张嘴,那你也没什么话语权。孔子当年肚子饿的时候,连自己最倡导的什么礼仪廉耻都不讲, 弟子拿了食物就吃,拿了衣服就穿, 根本不问来路!这个时候, 他自然没有这个资格跟人讲什么大道理,讲了也没人会听。

    而对于皇帝来说,有钱有粮就意味着, 他具备了从□□上消灭那些反对派的能力, 因此,他觉得现在可以掀桌子了。

    李治这边掀桌子, 结果到了夏天的时候, 泉州这边就多出了足足二十多个流放过来的士子还有官员。

    这边消息实在是太闭塞了, 人都流放过来了,李治才收到了邸报, 明白了原委,这些都是参与了科举作弊的。从科举这种形式诞生以来, 作弊的事情就层出不穷。尤其这年头考试实在是太粗疏了,也不会搜身, 考卷也不会糊名, 考生不管是考前还是考试之后,都可以明目张胆地去拜访考官,可以说, 不作弊都对不起这么多的便利。

    李治也是坑,他玩了一出钓鱼执法,直接将这些人都坑了,这些人被抓了个正着,甚至有十多个与科考有关的官员被牵扯了进去,这个时候对于科举作弊还没上升到死罪的地步,对科举作弊这种事情处置最严厉的其实还是清朝,也难怪直到清亡之后还有一大堆明明不是旗人,却对大清念念不忘,忠心耿耿的遗老遗少了。

    然后在处置这些人的时候,李治琢磨着这些人虽说作弊了,但是出身还可以,其实学问也还是有的,他们玩科举作弊,无非就是现在录取率实在是太低而已,就算他们出身还行,但是也不能保证上榜,所以,李治便直接判了流放泉州,算是给李悦送人才了。

    李悦愁的就是这个,他如今真的是人手不足,这回算是雪中送炭了。

    既然是流放过来的罪犯,李悦也没委任的意思,直接拉了壮丁,叫他们过来做老师,主要负责启蒙工作。如今他这边的摊子越铺越大,需要工匠具备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凭借着口耳相传和以前的经验。因此,他给了那些人一个选择,要么,按照正常流放犯人的惯例,你们想要在这里生活,就自个想办法,甚至,按照大唐律,这些流放的犯人需要服比平民更多的劳役,当然,你也可以花钱让人帮你服役,但问题是,他们手上能有多少钱,何况,现在不是之前了,李悦在自个的封地上出台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废除了绝大部分的徭役,改为雇佣。但是,这仅针对平民,而不会针对罪犯。除非是判了苦役,其实罪犯一般是关在大牢里面的,但是,李悦到了泉州之后,就利用自己的权力,在整个闽地四州搞出了一条律法,那就是犯罪之人需要按照罪行的轻重,进行劳动改造。当然,那等杀人放火的死刑犯就算是,这等人都是亡命之徒,谁知道会不会趁着这个时候暴起杀人跑路呢?所以,其实就是那种普通的罪犯,会按照罪名的轻重,进行不同的劳役,轻一点的其实就是简单的一些力气活,并不会很重,李悦也会给他们发工钱,但是,这个工钱比起外面就低太多了。

    而按照李悦定下来的这个规矩,这些流放过来的人也是一样,他们需要服徭役,也需要服一定的劳役。当然,而他们能选择的就是,做体力活还是脑力活。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如今的读书人虽说还有习武的习惯,像是他们进京赶考,正常都需要佩剑,毕竟,其实进京的路上并不是非常太平。但是真让他们做那等纯粹的体力活,那么他们绝对是干不了的。他们就属于那种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另外,还对这种体力活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人上人,是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

    因此,面对李悦给的选择,即便是知道他们的学生只是一些工匠还有学徒,甚至是越人,他们也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