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章 互联网络(第1/2页)  重生之特大城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次送别中野后,就等着他回去后发邀请函来去办理签证,签证下来之前陆泽就暂时不考虑漫画版权的事情了。去霓虹还是要和妈妈一起去,谁让他还未成年只有10岁呢。

    除了漫画,下一个要解决的是linux0.01版本操作系统上传到美国论坛的问题。

    linux的诞生离不开unix操作系统、minix操作系统、posix标准,它在吸收了minix精华的基础上,利用unix的核心,去除繁杂的核心程序,基于posix标准,改写成适用于一般计算机的x86系统。

    然后加入gnu计划,利用inter网络逐渐完善发展壮大。

    他的原作者linustorvalds现在还是荷兰的一名高中生,等到大学二年级才会创造出linux。

    陆泽提前2年把它弄了出来,但是等程序编好后,他才发现把源代码上传到互联网上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国内的互联网络还没建设,更别提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了。一穷二白可以说就是现在的现状,中国向世界银行贷款申请的项目到现在还没有通过验证。

    说是国际互联网,其实就是美国主导的以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连接起来的互联网。

    当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简称nsf)在全美国建立了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这结果中心的主干网络叫nsf,原本是为了超级计算机中心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nsf采取的是一种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广域网络,整个网络系统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组成。各大学的主机可连接到本校的校园网,校园网可就近连接到地区网,每个地区网又连接到主干网,主干网再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nsf连接。

    这样一来,学校中的任一主机可以通过nsf来访问任何一个超级计算机中心,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后来,nsf所覆盖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全美的大学和科研机构,nsf就成了美国乃至世界inter的基础。

    当美国在发展nsf的时候,其他一些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在建设自己的广域网络,这些网络都是和nsf兼容的,它们最终构成inter在各地的基础。后来,这些网络逐渐连接到inter上,从而构成了未来的世界范围内的互连网络。

    因为美国从60年代就开始建设了,互联网上的资源和节点比欧洲和rb的要多得多。自从军用转民用后发展的速度就更快了。

    陆泽原本是打算在霓虹的互联网上登上美国的互联网,可惜一查资料才发现,霓虹现在也还没接入到美国的nsf互联网呢,这下就有点麻烦了。虽然今年之内会连上,但是具体什么时候陆泽还不确定。

    去年开始,其他国家陆续接入美国互联网,形成了国际互联网,去年加入的国家有7个,分别是加拿大(ca)、丹麦(dk)、芬兰(fi)、法国(fr)、冰岛(ic)、挪威(no)、瑞典(se),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顶级域名。

    今年将有10个国家加入,霓虹就在其中,linustorvalds所在的荷兰也在今年加入,因此linustorvalds才能在荷兰的大学向美国的网友分享自己的系统。

    中国直到94年才加入国际互联网,算是非常的晚了。美国接口开放了1年,才开始筹备建设,而不像别的国家本身已经建设好自己的互联网,只是等着接入而已。

    陆泽知道中国的第一个网络是“ncfc”,“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thenationalcputingandworkingfacilityofchina)项目今年8月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