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庄。
夏庄在省城的东南。
在省城,夏庄还是很出名的。
在地理位置上,这属于城郊。
同时,又距离高速公路路口,火车站和沿江码头都很近。
附近是很大一片的仓储区。
近些年,因为优越的交通条件,逐渐成了省城的一个物流中心。
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快递公司、货运公司有上百家。
同时,依托物流,附近也有很多的工厂和工地。
所以这里就成了外来务工人员很是聚集的一个场所。
在人员结构上,和我租住的城中村很相似。
但也有不同。
我住的城中村里面,外地人以做生意的居多。
不管是大生意。
小生意。
还是上不得台面的生意。
在夏庄这里,则是以在工厂打工的居多。
所以这里也是省城最大的劳务市场。
因此每天早上,都会看到几百人举着各种牌子。
“屋顶漏水。”
“瓦工。”
“电焊工。”
“家政。”
在路口等活。
……
除了有最大的劳务市场。
这里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地方,就是夏庄打工子弟小学。
算起来,这个学校,已经有接近20年的历史。
是省城办校最早,规模最大,在校人数最多的打工子弟学校。
曾经被新闻媒体当做正面例子报道过。
……
顾名思义,打工子弟学校,就是专门招收那些打工人子女的学校。
打工人在城里打工。
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最开始,这些打工人自顾不暇。
在城里有上顿、没下顿的。
可能一个月都要换好几份工作。
还经常遇到欠薪的黑心老板。
所以自然是没法把子女带到身边。
于是子女只能留在了老家,成为了留守儿童。
打工人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儿女成为留守儿童。
所以只要是条件稍微好点,都希望能把子女带出来。
哪怕累点,辛苦点,但也能一家人团圆。
可这些子女到了城里,却哪里上学呢?
公立的学校要求户籍,要求房产。
有很严格的条件。
根本进不去。
私立的学校倒是不要求户籍和房产了。
但是一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又哪是这些外地打工人能承担的?
所以就出现了专门招收这些子女的学校。
很多最开始都是自发形成的。
当然是设施简陋,师资不足,手续不规范。
但真的解决了很多打工人的实际困难。
就像是这个夏庄打工子弟小学。
最开始就是几个卖菜的摊贩弄起来的。
第一任校长是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
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再当文盲。
于是从一个仓库开始。
从一个学习班开始。
慢慢的发展,到后来,已经成为能容纳几百个学生的学校了。
有小学部和初中部。
老师几十名。
大部分都是兼职的。
有教师资格证的,不到10个。
其中一多半,还都是一些已经退休的老教师。
主动来做公益,当志愿者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