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真的有神树?(第1/3页)  震惊!我写的考古小说成真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平行世界。

    陕西,秦岭。

    这里号称百里秦川,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岭。

    此刻,秦岭深处的一座无名古墓中,正有数十位专业的工作人员在不断往回地上地下之间。

    这座古墓是不久前被山民无意间发现的。

    经过推测后,断定这里应该是一座不小的墓葬,而且年份至少能追溯到唐朝之前。

    于是,华夏方面商议后立刻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考古队前来。

    经过数个月的勘探和开发后,终于将古墓内的情况摸索的差不多。

    此刻,位于古墓最深处的地宫中,好几个年纪都在六十岁以上的专业考古教授,正在围绕着满地的陪葬品进行研究。

    而在他们身后,是几个工作人员正用一台高效率的精密摄像机,对考古的全过程进行直播拍摄。

    考古的过程,在以往是不会直播出去的。

    但由于华夏古代文明中有太多断层,再不让民众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就太晚了。

    于是,近几年来直播考古的形式也就应运而生。

    目的,就是希望以全民参与的方法,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随着众多陪葬品上的灰尘被清理下来,几位教授都凑了过来。

    这些陪葬品打大多数都以金器为主,一路上从陪葬墓和地宫中找到的,就将近有五百多件。

    其中,还有大量具有高度研究价值的金箔玉简。

    要确认一个墓葬的年份和墓主人的身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墓葬里的陪葬品。

    其中年纪最大,也是最权威的汪教授,将一个保存完好的面具拿起来,仔细观看。

    用工具轻轻将上面的黑色锈迹挂掉一小块,面具立刻露出了金灿灿的颜色。

    看到这,汪教授点点头道:“凡是生黑锈的都是贵金属,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出这是东汉时期的墓葬了。”

    在场的无一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他们这些年来也开采过大量的墓葬,所以知道一个墓葬中多以金器为主,这代表着什么了。

    于是,几个教授转头对着摄像机介绍起来。

    “百里秦川人杰地灵,埋葬在这里的墓葬也特别多,特别是以唐代之前的墓葬居多。”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看我手中的黄金面具和其它的金器,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个东汉时期的古墓。”

    “因为只有东汉时期,王侯将相才会大量使用金器做陪葬,隋朝之后基本都是以瓷器为主了。”

    汪教授说完后,直播间里的网友们也都纷纷赞叹起来。

    “真不愧是我大华夏啊!”

    “是啊,随随便便一个墓葬,历史底蕴就能追溯到几千年前!”

    “同一个时间段,别的国家估计还都在绒毛饮血!”

    “遍地黄金可还行?这要是拿走一件,得值多少钱?”

    “值多少钱不知道,但至少判个几十年有余。”

    “这遍地都是金器,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汉朝的墓!就和之前那个海昏侯墓一样,那不也是出土了大量的金器吗?关键是墓主人的身份,汪教授你知道墓主人是谁吗?”

    “楼上别炫耀你的知识了,你还能比汪教授更专业?不过,汪教授这个墓主人到底是谁啊?”

    对于网友的冒犯,汪教授很有涵养的一笑而过。

    但随后他的眼神也严肃起来,看着地宫的规格解释道:“咱们华夏的丧葬规矩,是普通人要自东向西。而帝王之死,下葬后要坐北朝南,象征着绝对的皇权。”

    “从地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