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08章 未曾断绝的传承(第1/2页)  极品捡漏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宇的宣告,以及陈宇亮出的青州鼎碎片,算是解决了两大谜团。
    五帝台在泰山。
    泰山封禅之所以吸引无数帝王神往,也正是因为大禹为其注入了新的人文内涵。青壮年时代的大禹在泰山铸五帝台,表露了他欲争天下的雄心与野心。
    多年后,他果真成为这片大地最有权势的人,以帝王之姿重回泰山封禅。
    原本,那些大禹时代之前的古人,诸如神农c炎帝c黄帝等,他们虽然有前往泰山祭祀的经历,但碍于时代原因,规模注定不大。
    他们更没有在泰山上留下什么痕迹,只是留下了一些气势磅礴的传说。
    若是光凭传说,不足以令后世的秦始皇从西边雍州的咸阳,横跨整片中原,劳师动众抵达东边青州的泰山封禅。
    秦始皇前往泰山封禅,是因为大禹在泰山留下了痕迹——五帝台。
    大禹时代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五帝台早已雨打风吹去。
    但在秦始皇的时代,或许五帝台还有些许残留的遗迹。
    秦始皇是继黄帝和大禹之后,炎黄华夏第三位横扫天下c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天降猛男。他这第三位猛男,前去泰山,正是追寻第二位猛男大禹的足迹。
    原本,泰山祭祀只是一个很古老c落后c没什么痕迹留下的原始活动。
    但大禹铸造五帝台,留下了痕迹。
    秦始皇追随大禹的脚步,将这一习惯延续了下去。
    到了秦始皇时代,生产力照以往发达了无数倍,规模宏大的封禅仪式,势必在泰山留下更多磅礴的遗迹和痕迹。
    秦始皇本来就是祖龙,第一位皇帝,具有表率作用。
    他也在泰山留下了印记,后世的皇帝都想跟他站在同一高度,必然也要追随他的脚步,前往泰山封禅。
    就这样,泰山封禅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宋代。
    其实,宋真宗之后,历代帝王只是不再封禅,到泰山祭祀还是经常发生。
    准确来说,一座泰山,贯穿了整部华夏帝王史。
    上至三皇五帝,中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下至元明清从未断绝。
    要么怎么说,泰山‘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呢?
    大禹铸五帝台,为泰山祭祀仪式注入新的生命力。秦始皇泰山封禅,将这一仪式彻底发扬光大,成为历代帝王的梦寐以求之事。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炎黄华夏的薪火代代相传,未曾断绝。
    这种传承,体现在方方面面。
    文字c语言c以中原为的浩瀚疆土c共同尊崇的人文始祖
    从古至今,没有变过。
    ‘封禅’这件事,对今天的百姓而言,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可它背后所体现的历史厚度和人文内涵,却能极大激发今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而这,不也是钟良举办一届又一届全国古玩大会的初心之一吗?
    又一次,不知多少次了,年轻的陈宇,做着和钟良一样的事情。
    从某些角度来说,陈宇是参赛选手,亲自下场解说,他做得还要更多。
    自从总决赛开赛以来,不到一天的时间,随着一轮轮亮宝,陈宇一轮轮事无巨细地讲解,不知多少人对华夏古玩c对华夏神器c对华夏族运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激发了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自信感。
    别的不说,就光凭这一份厚重的底蕴,那些历史书薄得像擦屁股纸一样的民族和国家,拿什么跟我们斗?
    上下五千年的雨打风吹都挺过来了,这只庞大的雄鸡依然焕发着生命力。
    那些二三百岁的新兴大国,根本就是毛头小子,还没大禹缔造的夏朝长。
    经过这一轮亮宝,九鼎中最大最重的青州鼎碎片出世,《山海经》初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