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9章 初次发行告捷(第2/3页)  大明王朝150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成了。</p>

    印制宝钞的任务,朱厚照交给了唐伯虎,而南京户部、锦衣卫则派人进行全程监督。</p>

    宝钞的制造和印刷,已经完成。</p>

    大批量的生产,绝对没有问题。</p>

    如何进行推行,摆在了朱厚照面前。</p>

    大明宝钞经过毫无节制的超发,已经是贬值到无法使用的地步。</p>

    洪武十八年,两贯五百文宝钞可以购买一石大米。到了宣德初年,一石米就需要五十贯宝钞。</p>

    明英宗时期,一石米则要一百贯宝钞。从此以后,大明宝钞兑换铜钱,一贯就没有超过两文的。</p>

    由于无法掌握市面上流通的金银的量,朱厚照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发行方式。</p>

    他选择的第一个发行地点就是南京贸易市场。</p>

    此时的南京贸易市场,三期工程已经全部完工。</p>

    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商铺的建设工作已经结束。</p>

    刘云在朱厚照回到南京后,曾向其建议,继续扩大南京贸易市场的规模,可以继续建造四期、五期等后续工程。</p>

    朱厚照自然是同意刘云的这个建议的。他就让刘云继续扩大市场的规模。</p>

    南京贸易市场不仅与南京城各处往来紧密,南直隶诸府、周边各省的联系也是越来越多。</p>

    朱厚照建立的这个市场,为广大的商人提供了一个交易赚钱的平台。这些从中获得高额利润的商人自然对太子朱厚照心存感激。</p>

    在南京贸易市场推行弘治版宝钞,相对来说,还是容易一些。</p>

    朱厚照在研发弘治版宝钞时,确定面额及图案后,就安排人在南京贸易市场张贴告示,进行了宣传。</p>

    对于朱厚照此举,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也得失败。</p>

    因为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呢。</p>

    朱厚照早已料到大家会有这种反应。他特意做了回应。</p>

    首先,讲明了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老版宝钞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不值钱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就是社会上的货币需求量与朝廷的发行量严重不匹配。</p>

    换句话说,就是朝廷不注重回收,只是盲目地进行发行。导致市面上流通的宝钞越来越多。宝钞的投入量要远大于社会所需要的数量,贬值自然不可避免。</p>

    其次,朱厚照阐述了本次发行有什么不同。严格与金银进行自由兑换。一两银子与一贯弘治版宝钞价值一致。四贯宝钞则与一两黄金价值一致。</p>

    其他各种商品,就按照这个比例进行确定价格。</p>

    南京贸易市场从即日起,所有的交易必须使用弘治版宝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