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九章(第1/2页)  麒麟剑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念先生说:“你说得对,我就见过,有些庙院里不仅供的有菩萨,还有关公,甚至有的还供的有孔圣人!”

    自强饶有兴趣地问:“老师父,‘三教’都是哪三教啊?”老和尚说:“‘三教’就是儒教、释教、道教。”

    念先生说:“我以前见过一幅画,叫《一团和气图》,这幅图我记得好像是明宪宗朱见深画的。这幅画猛一看画的是一个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他的体态浑圆,仔细一看却是三人合一。左边是一个戴道冠的道士,右边是一个戴方巾的儒士,两个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个人是把两只手搭在那两个人的肩上,他的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一只手还轻捻佛珠,说明他是佛教中人。明宪宗是把三人合为一体,也就是‘三教一家’。从这幅画的题跋中可以看出来这出自一个典故。”

    自强急忙问:“大伯,是啥典故啊?”念先生停了一下说:“东晋有一个高僧名叫慧远,慧远大师居住在庐山东林寺三十余年,送客的时候从不过东林寺不远处的那条虎溪。有一天,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临别时慧远相送,他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送过了虎溪,引起虎啸声声,三人相视大笑,世传为“虎溪三笑”。这幅画三教人物合抱一团,共论经书,喜气和睦,正是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现。后来有人说,‘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可能也跟这个典故有关系!”

    “先生,为啥说‘万法一门’啊?”水来问。念先生说:“‘万法一门’就是说不管是三教九流还是诸子百家本质上都是庇国佑民、劝人向善、普度众生的。”

    老和尚笑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念先生含笑说道:“师父过奖了!”

    吃过午饭,念先生说:“师父,你身体欠安,我们几个就不打扰了。天佑,你俩帮水来把碗筷送到伙房,我到大门口等着你们。”老和尚说:“我送送你。”念先生说:“不用送,你歇歇,明儿个我把药给你送过来。”

    念先生走到山门外等候自强和天佑。

    没多久,水来、自强和天佑三个人说说笑笑朝山门走了过来。来到门口,水来猛地一拍脑袋,“哎呀,我咋把那个事儿忘得一干二净啊?你们等着我,我去把萝卜干拿过来!”说完,他转身就朝僧房跑去。

    很快,水来就拎着一个小布袋跑了过来,“我用你们拿的盛小米的布袋装了这么多,明年我多种两畦萝卜,给你们留一大袋子萝卜干!”自强高兴地接过半袋。念先生笑着说:“这么多就不少了,水来,好好照顾你师父啊,我们走了。”水来说:“中,自强,等你放假了还带着天佑过来玩啊!”自强说:“中,到时候俺一定来!”

    水来目送马车缓缓地上了河堤,他才去找老和尚学习诵读佛经。

    第二天上午,李胜春赶着马车来到东方远家,他还给东方远带了两坛老酒和几斤茶叶。自强帮胜春把酒搬到屋里,然后他们去了客厅。

    在客厅里,徐氏和李胜春聊了一会儿家常。李胜春对徐氏说:“娘,我今儿个来是把他们娘俩接回家的。”徐氏笑着说:“接回家中啊,今儿上午别走了,等吃了晌午饭再回去。”

    自强说:“娘,咋不让俺姐在咱家多住几天啊?”徐氏说:“这是有规矩的,你姐今儿个就该回家了。”“啥规矩啊?”自强不解地问。

    徐氏微笑着说:“要是得了个小子,小孩满月的时候回娘家就住三天、五天。要是生了个闺女,回娘家就住七天。”“还有这样的规矩,我真没有听说过。”自强笑着说。

    李胜春说:“我也是才知道的,得了个小子,叫五大三粗,回娘家的时候就住三天或者五天;得了个闺女叫七仙女,就住七天。”自强又问:“娘,以后俺姐再来咱家,就最多能住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