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招兵(第2/3页)  宣德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旦被选中,发放五贯钱作为安家费。所有军饷全部以铜钱与白银结算,按月按时发放,绝不拖欠。”</p>

    唐三任长出了一口气,他虽然很想飞黄腾达,但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还是让他不能毫无原则的迎合上位者。</p>

    既然太孙殿下不是强征入伍就行,若是真能每月发放一贯钱,一贯钱可以买四石糙米,完全可以让一个五口之家饱食。</p>

    “太孙殿下,卑职这就去办。”</p>

    唐县令召集起三班衙役,写好告示,分派人手四处张贴诵读。</p>

    之所以要将告示上的内容读出来,是因为这时代的农村人大多都不认字,若是没人将告示内容讲明白,这告示就等于白贴。</p>

    整个房山县也没有多大,两天时间整个县城都知道了太孙殿下要在房山县招募亲卫。而且给出了丰厚的报酬,这让终日劳作也吃不上几口饱饭的黔首百姓萌生了去试一试的想法。</p>

    可是太孙的兵待遇是好,条件也很苛刻。</p>

    所有应征者必须是三代没有作恶的良家子,必须要有乡邻作保,而且年龄还卡在了十六到二十五岁之间。</p>

    这两个条件就淘汰了大半,剩余条件合适的青壮除了少部分不愿意当兵卖命的,大部分青壮都涌向房山县城。</p>

    朱瞻基将征兵点设在了县城东门外,征兵点立着一根五尺多高的木桩,前来应征者矮于木桩者全部淘汰。</p>

    经过身高初选的青壮在锦衣卫的指挥下排列好队伍,朱瞻基一声令下,所有通过初选的青壮全部绕着房山县的夯土城墙跑两圈。在一刻钟的时间内跑完(半个小时),完不成者继续淘汰,这些老实听话的农家子弟也不知道当个兵为啥要绕着城墙跑,却没有任何人敢于提出质疑。</p>

    房山县城周长五里,典型的五里之城,两圈下来就是十里地,在一刻钟的时间跑完需要的不仅仅是速度,更重要的是耐力。</p>

    这需要很好的身体素质,以大明农村百姓的生活水平,身体素质好的真心不多。两圈下来又淘汰掉一半的青壮,能够在一炷香时间跑完两圈的青壮经过清点只有五百多人。</p>

    朱瞻基知道这已经是整个房山县的精华所在,大明与他梦中所见的那个时代差的太远。</p>

    这样的两圈十里路,那个时代随便一个青壮年都能在一炷香的时间完成。大明要走的路还很长啊!</p>

    朱瞻基审视着这些通过考核的新兵,大声说道:“恭喜你们通过了本宫的新兵考核,接下来你们将和本宫一起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新兵训练。</p>

    今天本宫准你们一天假,你们带着安家银子回家与家中亲人告别。明天这个时辰来到这里,只有准时来到这里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本宫的兵。都听明白了没有?”</p>

    “听明白了!”青壮们参差不齐的回答。</p>

    “既然大家都听明白了,都去唐县令那里登记造册,所有人凭着户帖领取安家费。”</p&a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