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1章 热门话题(2)(第1/4页)  心有瑶光楚君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今正在国子监呢,没错,是国子监,离皇宫着实不算远。</p>

    太子妃要办的事就是太子心中第一紧要的事儿。</p>

    太子妃说要办女学的第二日太子便派人带着常祭酒的信连夜去了山东泰安。</p>

    常祭酒倒是想自己跑一趟,他知道,太子是在笼络自己势力,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必然。</p>

    看着太子上进,他自然高兴,卧薪尝胆这么多年,总算没有辜负先太子所托。</p>

    可奈何皇上点名他负责今年春闱阅卷和接下来的殿试,走不开啊。</p>

    傅国舅的死因大白天下得益于上官大人的手札。</p>

    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上官大人也算有始有终,破了案子,终得圆满。</p>

    太子出面当和事佬,上官家也不好再对朝廷心生抗拒,虽仍旧不肯入仕,但至少同意族中子弟来京办学。</p>

    办学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身为大齐人,可以不效力赵家天下,但要为百姓谋福祉。</p>

    再说,上官家欠了清虚道长一个大人情,当年上官大人能全身而退回到山东全仰仗于清虚道长从中周旋。</p>

    而且,曾经的鬼谷谷主在游历时收过上官家一位祖辈为徒,上官家和鬼谷算得上是老交情了。</p>

    赵恒虽是太子,可也是清虚道长首徒,皇家的面子可以不给,鬼谷的面子必须给。</p>

    上官家派来的上官明礼和上官学礼两兄弟虽然和赵恒年纪差不多,可论起来,他们得叫赵恒一声大师伯。</p>

    山东大儒以上官家为尊,上官家都派了家中嫡系子弟,其他家族自然要派人来。</p>

    因为其父辈早已过了不惑之年,这个年纪让他们背井离乡的也不容易,后面还有一大家子呢。</p>

    于是各家族便派了族中出色的年轻子弟来京,也是给足了太子殿下面子。</p>

    入不入仕这种事,现在不着急下定论,人都来京城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p>

    上官家的泰安书院大齐闻名,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不远千里的去山东求学,就是冲着泰安书院去的。</p>

    办女学对他们来说没有难度,而且女学就办在国子监内,这也是借了国子监的金字招牌。</p>

    能进国子监读书的都是什么人?世家官宦子弟,寒门优秀学子,说白了就是将来朝中中流砥柱,最好的都在这儿呢。</p>

    谁家还没有个女儿姐妹的,能接触到第一手的未来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