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16章 三家银号(第1/2页)  南明之绍武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既然要确定货币成为大明朝日后商业交易的唯一媒介,那就必须建立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

    当然,在比明朝还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钱庄、银号。

    并且,并不似西方人诟病我华夏的那样,钱庄、银号没有金融功能,只是赚取;保管费而已。

    其实,从明朝末年开始,钱庄、银号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信用机关,不仅从事金、银、钱、纸币之间的兑换,还办理放款、存款和汇兑。

    钱庄和银号的区别在哪里?

    钱庄和银号没有区别,只不过习惯上在华北、东北等地多称之为银号,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各地则是钱庄、银号两种名称多有。在兰州不论规模大小均称银号。但是兰州的银号又分三种。

    门市银号,经营银钱兑换,收入贴水;

    驻庄银号,系外地钱庄的派驻单位,所营存放汇业务均通过当地银号进行;

    普通银号,经营存放汇兑换业务,是当地的基本队伍。

    在广州又有不同,钱庄、银号的业务分得更为细致。

    银号,以放款为主;

    西号,以汇兑和存储官款为主;

    ;五家头(即裕祥、大昌、德昌、宝源、阜安)、;六家头(永安、谦受、厚全、宝聚、泗隆、慎诚)都以开炉倾销银锭为主。其中;五家头由藩署批承开设,专铸藩库银;;六家头由盐运司批办,专铸盐库银。

    朱聿鐭既然想建立大明的金融系统,是将这些钱庄银号推倒了重来,还是和它们合作,进行公私合营?

    推倒重来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它们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这些钱庄银号肯干吗?

    如果他们不肯干,或者是他们假装肯干,但是在背后使坏,那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了。

    尤其是在确立了货币为大明商业交易的唯一媒介之后,他们一定会趁机捣乱,那就会造成金融紊乱,那国家是要出大乱子的。

    思来想去,最后朱聿鐭决定首先将这些钱庄、银号的掌柜的全部都聚集到北京来,由依旧由户部尚书何楷出面,和这些掌柜的公开协商,合营不合营,由他们执行决定。

    当然,朱聿鐭也给了何楷能够使这些钱庄银号掌柜的心甘情愿合营的优厚条件。

    什么条件?

    第一,朱聿鐭收回了藩库银和盐库银的铸权,授予今后由与朝廷合营的银号。

    第二,与朝廷合营的钱庄、银号具备票号的能力。

    在明朝的时候还没有票号。

    票号产生与清朝,初始以汇兑为主,为山西人所首创,又称之为山西票庄或者是山西票号。

    其实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外白银流入的刺激,货币的作用就已经十分的明显了。

    但是,大宗的货币流通在明朝的时候始终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随即是明末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大宗的货币流通就越发的无法解决了。

    从康熙开始,随着天下太平,商品经济再次活跃起来,急需大宗货币流通的问题也再次突出,于是在山西出现了票号。

    票,简而言之,就是支票。

    在全国各地建立银号(银行),然后以支票作为各地提取现银的凭证,既安全又便利。

    就算半路被非法分子劫走了;票也休想提走银。

    最重要的是,当银号具备了票号的功能,那就可以做到汇通天下。

    这个利益对于商人而言太大太大了。

    没有和朝廷合营的钱庄、银号不得私制银票。

    朱聿鐭有理由相信,有了这些条件,他相信这些钱庄、银号额掌柜的会答应和朝廷合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