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17章 硬钢胡国柱(第1/2页)  南明之绍武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后,顺治皇帝乾纲独断,安郡王岳乐率领四万八旗精锐进驻北直隶河间府;和硕简纯亲王济度率领六万蒙古骑兵进驻大名府。

    这两支大军都驻扎在黄河以北,既可以拱卫北京,又可以监视济南的贼寇高一功。

    尚可喜进驻开封府;耿继茂进驻洛阳府。

    顺治下旨,以耿继茂兼任河南巡抚,统辖河南境内全部大清人马。

    孔有德进驻西安,随时东进或者是南下增援。

    另着遏必隆前往蒙古,再向蒙古诸部征调十万精骑。

    蒙古和清廷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按照逻辑上而言,满蒙属于近亲,孝庄皇太后就是蒙古人啊,另外,清廷也可以说是帮蒙古人报了当初朱元璋将他们驱逐出华夏的大仇。

    但是蒙古人并不领这个情,反而蒙古人觉得是清廷抢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胜利的果实。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蒙古人觉得没有当初他们消耗大明的国力哪里清廷的今天?

    正史之中,三藩作乱,察哈尔图谋攻取北京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在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之中,十三皇子胤祥被圈禁也与他的母亲是蒙古公主有极大的关系。

    所以,顺治皇帝要向蒙古征兵必须派自己的一位近臣前往蒙古。

    顺治再次向蒙古征兵既有兵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抽干蒙古的兵马,防止他们在清廷背后插刀子的意思。

    苏克萨哈整顿旗务,务必再整编出三万八旗精兵。

    自从朱聿鐭奋起赣州以来,在屡次大战之中,八旗精锐损失过重,而满族的人口有十分有限,生殖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阵亡的速度,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八旗铁骑早已不复存在。

    另外,八旗各旗的旗主都有隐瞒人口的嫌疑,如今清廷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必须整理旗务,怎么说还是本民族的士兵是最可靠的,那么整顿旗务,也就势在必行了。

    鳌拜进驻大名府,临机处置一切军务。

    如今整个大清朝,能够统帅千军万马的统帅也只有鳌拜一人了。

    顺治让鳌拜进驻大名府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监视济度。

    济度是如今辅政王的第二个儿子,顺治可不想济尔哈朗变成第二个多尔衮。

    想到多尔衮,顺治又想起过阿济格,是否能够重新启用阿济格呢?

    如今朝中缺乏统兵大将,让阿济格出来不说让他统兵,让他出出主意,起码可以起到重新团结皇族的作用。

    思前想后之后,顺治还是打消了自己的这种想法:决然不能让多尔衮的余党死灰复燃!

    济尔哈朗留驻北京,辅佐顺治处置朝政。

    就在明清双方都在鸭子踩水,下面较着劲的时候,刘文秀和吴三桂的厮杀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之中。

    胡国柱得知李国翰投降,成都失守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一面派人向吴三桂求援,一面率领麾下的人马,反攻成都。

    其实胡国柱心理已经打定了主意,夺不回成都他是无颜见吴三桂的。

    他相信,刘文秀一定率领着主力在返回成都的某条道路上设下了埋伏等着自己,但是别说前面有埋伏,就算是有刀山火海,他也必须闯一闯。

    其实胡国柱更想刘文秀来伏击自己,如果刘文秀死守成都的话,他还真拿刘文秀没有办法。

    一旦屯兵坚城之下,明军的水师再走由长江,开进岷江,那胡国柱的后路就被明军给抄了。

    那是必败之局。

    但是胡国柱没有想到,刘文秀既没有伏击他,也没有固守成都城,而是主动出战,并且是主动迎上去和胡国柱决战。

    刘文秀要硬钢!

    难道刘文秀的脑袋被门夹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