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47章 激战熊耳山(中)(第1/2页)  南明之绍武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多尔衮在亲自领军西进攻打朱聿鐭的同时,下令孔有德、耿继茂反攻武昌,在占领武昌之后立刻北上,来豫西和自己会合;同时又下令镇守荆州的巴布泰也率军北上。

    当多尔衮得知朱聿鐭领兵西撤,甚至连距离唐河咫尺之遥的战略要地南阳城都没有攻打的时候,心中暗叫大事不妙。

    为什么当多尔衮知道了明军西撤之后就会觉得大事不妙呢?

    因为明军西撤,在多尔衮看来,目的很明显,这是要西入关中。

    一旦让明军进入了关中,拿下了西安,与东南的南京成呼应之势,那天下大势将不是他多尔衮可以驾驭的。

    自古以来,从东面进入关中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潼关进入关中,一条是走武关进入关中。

    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潼关的险要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当年楚、燕、赵、魏、韩五国联军攻打秦国,攻打函谷关(潼关的前身,在潼关以东一百六十处)不下,秦军反击,五国联军大败亏输,合五国之国力,精兵猛将云集,面对天险,无能为力。

    后来刘邦西伐关中的时候,就是考虑到了函谷关的险要,而绕到武关。

    后世在关中建政立国的君王也好,军阀也罢,无不是以重兵守卫关中与中原往来交通的咽喉要道潼关(函谷关)。

    但是,多尔衮从侦查得到的情报上分析,朱聿鐭并没有攻打潼关的意思,而是准备从走当年刘邦入关中的老路——武关入关中。

    武关在陕西商州东南一百八十里处,汉水支流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穿越秦岭东段山地,穿切开一条狭长的低谷地带,成为秦岭东段南北往来的一条通道。

    这条通道向西北上行,越秦岭可直逼陕西蓝田,进临西安;向东南下行,即至南阳派盆地。

    武关在关中东南面的出口上依险而立,扼守这条通道,为关中东南面的重要门户。

    多尔衮看来,朱聿鐭过南阳而不攻,显然是在和自己的天兵争夺时间。

    要抢在自己的天兵抵达豫西之前,越过天险武关,进抵关中平原!

    多尔衮不敢马虎,立刻下令五千正白旗的骑兵不要往豫西,而是直接走潼关进入关中,一部分进驻西安,一部分扼守武关,堵住朱聿鐭往西北的逃路。

    同时他下令全军急速前进,不能让朱聿鐭得知武关被封闭之后转兵西南,往川东逃走的机会。

    力争一鼓作气,将朱聿鐭全军歼灭在武关的东南、南阳西北的山地之中,彻底的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多尔衮在监视着朱聿鐭的一举一动,朱聿鐭也在盯着多尔衮的一言一行。

    熊耳山处在卢氏县城以东七十里处,因双峰对峙,势如熊耳而得名。

    卢氏县城西距商洛五百余里,东离南阳也是五百余里。

    三月初的一天晚上,熊耳山上的气候温和宜人。纤纤新月,温柔而多情地窥探着一座被松林掩蔽的山村。一片茅庵草舍和一座四合头砖瓦小院静静地藏在山窝里,一半有月光照射,一半却给黑沉沉的山峰的阴影笼罩。

    这一片房屋的前边耸立着一棵几百年的、高大的白果树。前边有一片平台,紧接悬崖;崖下是深涧。这里李友给自己安排的最后的退路,如果清军大举攻打豫西,尤其是在卢氏县城也不能保守的时候,李友就准备领军撤上山来,做最后的鏖斗。

    如今朱聿鐭就率领自己的亲兵和第八军的所有人马就驻守在山上,并且朱聿鐭的龙旗高高飘扬,仿佛唯恐世人不知道大明的绍武皇帝就在这里一般。

    这时,驻守山下的党守素派人来向朱聿鐭禀报,一万建虏先锋已经抵达熊耳山正南面的商南县。

    朱聿鐭问李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