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建设三亚(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亚快到了吧?

    邱旭日用望远镜看着海面说道。

    他原是奋勇号上的火长,现在靠着资历与才能,也逐渐在海军部崭露头角,去年被任命为了三亚的几个主官之一,

    现在邱旭日却是统率七八艘沙船,从神木县运了几百号人以及部分物资前往三亚。

    ;三亚一词源于本地一个土名叫三亚的小村落,它在唐代有个正式的名称临川县,以;临河近川得名。这条河也就因而得名临川水。

    县址按照《崖州志》记载,在州城;东南一百一十里盐场西南山中。南依大曾岭,北接豪霸岭,东依打狗岭而西临河川。

    不过临川县在五代时被废黜,一直到宋神宗才又置临川镇。

    然而到了南宋末年,此地已经成了土匪盘踞之处,

    在此之后,临川便再无声息,明代正德年鉴修撰的《琼州志》的记载,此地只是;石街尚存。可见已经彻底荒废了。

    但是临川水的出海口临川港,却在明代兴起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从宋代开始,三亚本地海滨有了盐场,为了输出食盐,临川水的入海口便成了天然的河港,用以输出食盐。

    明代在临川港附近设置了临川里,具体的位置就是正处于三亚河和临川河两条三亚地区的主要河流中间一个叫;龙坡的地方。

    明代崖州所管辖的十四个;里中,就包含有临川里,可见当时人口至少也有百十户人家。

    不过当郑锦派人来三亚开发的时候,临川里的人口已经锐减到不到五十户。且都是所谓的;灶籍,也就是专职晒盐的盐民。

    显而易见,此地之所以设了一个里,完全是因为有盐场的关系,

    三亚盐场尽管列入户部管辖的琼岛六大盐场之一,但此时年产海盐亦不过几千石。

    邱旭日等人刚登陆榆林港的时候,派人来过此地作了调查,当时盐场处于是近乎废弛的状态,只有少量盐民还在小规模的生产。

    ;阿日,这么着急回三亚,是想你那越南小媳妇了吧?

    一个跟邱旭日差不多大年纪的人调笑到,他名叫程伟,跟邱旭日是东宁学堂的同期毕业生,

    不过邱旭日斯斯文文的,而程伟却为人粗俗,喜欢讲荤段子,毕业后去的也是陆军部,现派来三亚当个军官,震慑拿下俘虏、矿工。

    邱旭日还没娶正妻,不过身边有一个暖床的越南丫鬟,长得还不错,前些月已被他收用了。

    ;阿伟,我不是跟你说过吗,我的名叫‘旭日’、‘旭日东升’懂不,两个字是连着来叫的。

    ;哦……阿日,你说越南小媳妇好,还是倭国的小娘们更受用一些?

    程伟依旧嬉皮笑脸的说着,两人关系要好,常开些无关紧要的玩笑。

    邱旭日郁闷的说:

    ;你要想找人暖床,不如到了三亚就地找一个就好了,当地的黎人姑娘就不错。

    ;不妥、不妥。

    程伟大摇其头,

    ;我听说黎人的姑娘虽好,可惜有纹面的陋习,顾府君治理琼州两年有余,怎么也没将这天大陋习改过来?

    ;顾府君那么忙,怎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

    邱旭日望着海面,有一句没一句的跟他闲扯着。

    ;这怎是小事?

    程伟夸张的大叫道:

    ;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东宁打光棍的不知多少,世子为此还花大价钱去越南、倭国大肆购买女子,

    若是能让琼州的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