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9章 踏青所见(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月初三,暮春时节,万物复苏、春耕结束,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

    因郑成功的征召,顾炎武从琼州府到了东宁州,打算向郑锦述职后,再一同前往厦门,

    乘这难得的机会,他自是与方以智、归庄等友人畅谈叙旧多时,最后相约一同出游东宁,郑锦得知后,让陈永华暂放公务,与他们同游。

    说起来,顾炎武虽然已归入郑锦麾下将近两年,

    但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琼州府,对东宁这边的风物还真不太熟悉,每次过来,都觉得这里日新月异,变化极大,现在正好乘机好好游览一番。

    顾炎武名声很大,得知他在琼州出仕后,许多士子都前去投奔,现在不少都跟了过来,一同出游,声势不小。

    顾炎武提议首先去神木县的集市走走,

    做过一地知府的他最明白不过了,集市应该是最能反应一个地方经济是否繁荣的所在了。

    神木县的集市位于北边,离码头不远,便于交易,

    那里的繁华很快吸引了顾炎武等人,其繁华当然比不上江南许多地方,但是房屋之齐整,道路之平坦,却是前所未见。

    市井的气象更是比顾炎武他们见过的好过百倍。

    路面干干净净,不要说垃圾,连个果皮都找不到,街面更是没有积水。两旁的行道树虽然不大,已经能提供些许的遮阴了。

    漫步街上,路上行人不少,有穷有富,各自奔走忙碌,其中既有本地的居民,也有外来的商贩,更有肤色各异的外国商人,红毛番人、佛朗机人、倭国人……

    原来,不知不觉间,郑锦治下的台湾地区,已有不少外国商人前来设立商馆。

    陈永华介绍道:

    ;外国商人来东宁,主要集中在基隆那边,神木县这里还少一些。

    神木县没有优良港口,还要进入淡水溪的河道,对外国商船来说不是很方便,

    而基隆的港口却极为优越,且正好处于北上朝鲜、日本的航线上,故而从南洋等地来的商船,多会选择在路过基隆时靠岸补给。

    而且郑锦还宣布了基隆为自由港,商船入港不需交纳额外的费用,

    这其实是利大于弊的事,因为只要商船在基隆停靠,总要进行各种消费,

    特别是水手的酬劳一般很高,然而海上航行枯燥且风险大,有今朝没明天,故而花起钱来都大手大脚的,

    所以当过路的商船纷纷在选择基隆停靠补给后,东宁的许多商品便不需远赴重洋,就有了一大销路,基隆港也就此变得比别处繁华数倍……

    集市人群中,有戴着檐帽,腰里束着腰带,挂着短剑的,是士兵之类;

    戴着藤盔帽,敞胸挽袖的,大约是作坊的工匠;戴草帽,挽起裤腿的,不用说是下地的农民了。

    最后一类衣着整洁,穿戴得一丝不苟,多半还挎着个包的,顾炎武身边的士子就看不出是什么来路,便问陈永华。

    ;这是州衙的书办。陈永华道,;他们大都毕业于东宁学堂,从事各种文吏工作。

    有人见其中竟还有女的,大为惊讶:

    ;这……这怎么还有女书办?

    自南宋程朱理学兴起后,民间风气大讲男女大防,女子更到了出嫁年龄,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

    所以骤然看到有女的在衙门做事,这些士子才会如此吃惊。

    顾炎武虽然知道东宁学堂中有女学生,但也是头次得知有女吏,故而也满脸的疑惑。

    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