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2章 盐场(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到昌化县后,郑锦立即开始组织人手新建盐场。

    盐即是人维持生存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还是一种可以流通交换的物资。

    在商品经济落后的古代社会,没有比食盐更适合的交换品了。

    而且琼州府的盐业,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

    比如临高县,因面临琼州海峡,港汊众多,就有大量天然滩田,

    那里的海水氯化钠浓度含量很高,旱季的时候气温高,风力大,日照长,雨水少,是海盐生产的好地方。

    从唐代开始,临高县就有食盐的出产,当时还是采用煮盐法。

    因为自然环境优越,从永乐年间开始,琼州府的盐场陆续采用晒盐法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南部的新英湾畔的盐田村,就是现存的我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也是至今保留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

    那个盐场到了现代依然可以正常的生产。

    根据历史资料,临高的盐场设在县城以北25公里外的马袅半岛,有盐场大使一人管辖,隶属海北提举司,每年可产盐;一千四百一十七引二百三十斤。

    按每引三百斤计算,这个盐场每年产盐200多吨,

    在郑锦看来,年产200吨的盐实在是太少了些,

    而且临高那里,也不是琼州府产盐最理想的地方,

    后世海南岛上最大的海盐场,是莺歌海盐场,年生产能力25万吨,最高年产30万吨,在华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

    当然了,那个产量是进入近代以后,动用了机械化的成果,

    不过郑锦也想要去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时空的晒盐技术,看看有什么技术可以改进增产。

    郑锦去观察研究的地方是临高县,因为莺歌海盐场后世属乐东自治县,现在那里仅有一座军用性质的乐安城,还尚未置县,

    那里现在人都没用几个,就跟不要说大型的盐场了。

    事实上,现在整个琼州府的南端,包括大名鼎鼎的三亚,十分的荒芜,全都归属于崖州管。

    因此时琼州府北部已开发得很成熟了,瘴疠之地除得十之八九,

    但南部除了崖州城一带外,都没怎么开发,三亚现在只有几个村落而已,仍是疟疾的高感染地区……

    郑锦很快离开了昌化县,在未来岳丈海述祖的指引下,来到了马袅半岛上的盐场。

    按照史籍上的记载,这个盐场最盛时有盐丁一千多人,加上家属,盐场周围少说有五六千人口,遍布着诸多盐村。

    然而一路走来,郑锦入眼所见却满是荒废的村落,往来的人口并不少很多。

    不过据海述祖说,现在已算不错的了,曾经这里的盐场一度完全闲置过。

    原来万历四十五年的时候,临高曾发生过地震,盐场的滩田被冲毁了许多,有些地方沉到了海里,

    马袅盐场的生产能力,便一直没有恢复到最初的水平,但是官府规定的折色银一点都没少,盐丁们逃亡很多。

    雪上加霜的是,从万历末年开始海寇经常来盐场抢劫盐引,到了1644年清兵入关后,这里的乱兵强盗就更多了,

    直到海述祖举家从琼山县搬到临高,盐场才重新恢复了生产,

    而顾炎武主政琼州府后,又重新派人前来整饬过,才使马袅盐场有了三百盐丁。

    堤坝下是许多一大片模样如同砚台的石制晒盐槽,这些盐槽的摆放很是讲究,看似毫无规律的堆叠在一起,实际上高低错落有致。

    为了充分利用阳光,盐槽围拢的中心是一片一片乌黑的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