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章 昌化县(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锦带人亲自坐船去了一趟昌化县,

    昌化县是海南岛建置较早的郡县之一,早在西汉就已建城,东与白沙县毗邻,南与乐东县接壤,东北部隔珠碧江同儋州相连。

    昌化县境内有琼州府第二大河昌化江(也称昌江),但河道较窄,不能供大船通航,

    不过此时的昌化县城,就位于北部湾海边、昌化江的入海口的北岸,根本不需深入内部,

    这里后世已只是一个昌化镇了,而县城则搬到了昌化江支流石碌河的北部,地处岛屿内陆地区,

    因为此时的琼州府,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几乎所有城池都设在了海边的优良港口上。

    比如这昌化县,就有乌泥港、沙洲港、英潮港、南港等几处良港。

    不过后世因为河流上游森林被大片砍伐,水土流失加剧,导致这些良港逐渐被淤塞。

    比如琼山的白沙港与海口港,在明代能泊数十艘大船,到清代后期就只能停些小船了。

    明末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加上琼州府西部除非是台风天,否则港口风浪甚小,停泊条件都可以。

    昌化县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千户俞觊受命烧砖砌墙,但由于种种原因,城池未能完成。

    直到永乐九年(公元1411),由于受到倭国海盗扰乱,指挥徐茂才重建城池。

    建成后的城池,周围五百八十四丈八尺,高一丈八尺,雉堞五百五十个,更铺一十八座,开设四个城门,东门;启展,西门;镇海,南门;宁和,北门;宁武。

    正统十年(1445),昌化县治迁入城内,知县周振挖掘了护城河,深五尺,宽一丈五尺。

    崇祯二年(1629),知县张三光就行了重修巩固,但后来因多次遭飓风、台风袭击,修缮得又不及时,城池经被摧毁得残破不堪。

    所以当此时郑锦看到这昌化县城的时候,简直被它破败的景象惊呆了,跟当年的北港镇差不多一样。

    进入城池,街道也是脏乱差,令人不忍直视。

    与之相比,原本不怎么够看的琼山县城,已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东南大都会了。

    郑锦满脸狐疑:;昌化县好歹是琼州西部的重要港口,每年大量商船往来南北,何以破败至此?

    随行的郭槐说:

    ;近十多年来,昌化县都为陈举人把持,此人勾联黎人自重,县吏皆为其爪牙,广占良田,私设关卡收税,

    凡是过往的商人若在昌化停留,都要给陈家一笔钱,因此商船渐渐的都不愿来此,这里便就此衰败了下来。

    郑锦冷笑:;看来那姓陈的,实乃鼠目寸光之辈,死不足惜。

    那陈举人或许是当土皇帝惯了,不仅目光短浅,还狂妄自大,不然也不会想要挑动黎人作乱了。

    进入府衙后,郑锦吩咐新任命的昌化县令:

    ;让那位与陈某人关系密切的黎族峒主前来见我,限他五日时间,如若不来,我当发兵讨之!

    昌化县令听后大惊:

    ;世子不可,那黎人峒主陈虎申有族人五六千人,寨子建在半山上,易守难攻,且与附近许多峒主都有姻亲关系,势力盘根错节,

    此等人物,只能施以恩惠,以羁縻之策稳住,千万不可轻言动武,否则一招不慎,便会酿成大祸!

    言语之间,满是惊恐之色。

    郑锦平静的问道:

    ;那位黎人峒主也姓陈?

    昌化县令点了点,黎人多用汉姓,那位已伏诛的陈举人正是利用了二人同一个姓氏,厚着脸去认了亲戚,才渐渐起势的。

    郑锦冷哼了一声:

    ;陈虎申反迹已现,正是虎欲噬人,此时施以恩惠,不过是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