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章 泗礁山岛(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嵊泗列岛地处长江口东南,由钱塘江与长江入海口汇合处的数以百计的岛屿群构成,泗礁山岛是其中最大的岛屿,

    泗礁山岛的面积有21平方公里,形如一匹浮海昂首的骏马,开发得算比较早的,

    在南宋宝庆(1225~1227)年间,泗礁的北界坊酒坊曾十分有名,纳税率居昌国县14所酒坊的第2位,可见当时岛上人烟相当稠密。

    可惜此时这里半个人影都见不得,或许只有山林之中会藏有一些人家。

    由于泗礁山岛远离舟山本岛的缘故,曾一度是海盗啸聚之地,

    而郑锦之所以选了这里为立足点,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舟山群岛有很多可做良港的海湾,但多数都在舟山本岛附近,防守压力较大,而远离舟山本岛的泗礁山岛,无疑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作为海军基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岛屿有淡水;海港可避风避浪;空间足以修建炮台。

    泗礁山岛勉强都集齐;这三个条件。

    泗礁山是个岩石岛屿,经数百年来汉民的开垦,沿山傍水有一些荒废不久的农田。

    本岛面积适中,制高点位于岛屿西南部,经测量海拔210多米。

    在岛屿西南侧,制高点下,泗礁山岛与西南面的离岛马迹山围成一座海湾,泗礁山与马痕山挡住了西南和东北季风,海谭湾时常显得风平浪静。

    嘉靖朝的大海盗王直曾以此为巢穴,名将俞大猷称这里为龙窟。

    在后世,马迹山港是亚洲最大的铁矿砂转运港。

    踏着碎波与细沙,守序带着技术人员来到泗礁山最高峰插旗岗下的石柱码头。这里是岛上渔民躲避北风的潭湾。

    远处马迹山下,岛屿向北面深出的海岬围成了一个200米见方的海湾,这是周围唯一不需要兴建防波堤就能同时避开北风和南风的港湾。

    海湾不大,但暂时足够用了。

    安东带着一批学生、拿着望远镜与测量工具忙活了许久,扭头看看背后的制高点,对郑锦说,

    ;世子,要确保这个海港,我们至少需要兴建3座大型炮台。

    郑锦微微颔首,;马迹山一座,石柱码头一座,插旗岗山顶一座。

    黄老三道,;世子,泗礁山岛最大的平地在岛北面,如果考虑到可能的移民,那边是不是也要建一座炮台?

    郑锦想了想:;还有建一座棱堡,材料不知够不够用,那里先不急。

    分派人力,虽然马迹港的天然条件最好,但马迹岛无淡水,这决定了那边只能作为避风港。

    泗礁山的防御工事建设肯定要以本岛为主。船队携带的建材只能修建3座圆形炮台,以后还要依托本岛来扩建。

    好在这座岛却是个岩石岛,算是意外之喜,只要从神木县运来水泥,石料随处可取,大为缓解了建材压力。

    陆军将士和海军船队的水手、船员及八百移民全都投入基建工程中。

    附近岛屿的百姓也被黄老三派人去招募了出来,有的整饬农田,准备春耕,有的在群岛间打渔,给施工人员提供额外的营养补充。

    泗礁山岛的几座山岭中间,夹着一些较为平缓的坡地,位于岛屿的东北方,是岛上最大的一块平地,即位后世嵊泗县所在地,

    棱堡的位置选在了这片平地的;布袋口,地形颇为险要。

    棱堡是古代堡垒的一种,其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

    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棱堡配上火枪和大炮,在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