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7章 进军宜兰、苗栗(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月23日,基隆造船厂建造的一批二十多艘沙船下水,正式投入使用。

    沙船是中国古代用于航海的一种防沙平底木船,出现于唐代。首先在今江苏崇明一带使用,宋代称;防沙平底船,元代称;平底船,明代则通称为;沙船。

    郑锦的那些战船,都是尖底船,与平底船相比各有优缺点,

    如果要渡海远洋的话,尖底船是最好的,因为增加了吃水线下的船体,将重心下移至吃水线下,重心越下船只越稳,抗风浪的能力越强。

    而如果是在近海与江河湖泊里的话,平底船则更优,因为平底船载货量大、吃水浅。

    不过中国的海商,早在10世纪初,就用沙船远航到爪哇岛一带。

    15世纪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有大队的沙船随航,

    只是如此一来,海难事故的频率也确实是高,每次出海几乎都是九死一生。

    郑锦最近让人造这么多沙船,当然也是看重了沙船的载货量,

    这种船小的也能载重250—400吨,中等的能载500—800吨,而元代的海运大沙船载重则在1200吨以上。

    这批沙船下水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棉花屿运输鸟粪石,

    棉花屿、彭佳屿、花瓶屿都在基隆港外,被称为台湾的北方三岛,三岛上都有大量的鸟粪石,

    鸟粪石亦称鸟兽积粪,是聚积的鸟类、蝙蝠和海豹的粪便和尸体形成的一种矿石,

    这种矿石别看名字不好听,却是一种天然的优质氮磷肥料,对于增加农田肥力有着极佳的效果。

    郑锦现在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才能生产有机化肥,这几座岛上的鸟粪石,便是提高农业亩产最有用的利器!

    棉花屿和花瓶屿地形较为崎岖,难以设立据点,彭佳屿稍微平坦一些,郑锦打算在此也建设一座灯塔,留下30人的居民,常年收集鸟粪石。

    而且彭佳屿周围还是良好的渔场,岛屿的面积也足够种植一些耐旱的番薯。

    修建灯塔和炮台的建材来自大屯火山出产的火山泥,石料需要在基隆切割好,

    至于灯塔的燃料,郑锦打算用石油。

    台湾是有石油的,最大产地就在后世台中北面是苗栗县。

    苗栗的油田是露天的,清朝人就会私采。

    郑锦现在当然弄不出内燃机,也无法提炼石油,但露天的油井依然有很大用处,

    除了在木材和煤炭之外提供一种重要的燃料,油矿也能提供沥青。

    沥青具有很好的粘结性、绝缘性、隔热性及防湿、防渗、防水、防腐、防锈等性能,作用可大了去,

    除了铺路外,在修建防屋时,常用沥青做防水层,修建冷藏库时,常用沥青和木屑混合制成隔热层

    而且,沥青海还是最重要的船材之一。

    不久后,郑锦派出了两支各五百人的开拓队,一队去苗栗建立据点,另一队则去了基隆南边的宜兰平原。

    整个台湾岛,最适合人定居的地方有四个平原、三个盆地,

    四平原是: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

    三盆地是: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

    宜兰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的今宜兰县境内,离基隆不远,西北以雪山山脉山麓带为界,西南为中央山脉北段山麓,东临太平洋,略呈一个等边三角形。

    那里是兰阳溪冲积作用所产生的冲积平原,土壤极为肥沃,自历史上19世纪末开垦以来,便农业发达,为台湾重要水稻种植区,素有;兰阳米仓之称。

    宜兰地区有一座苏澳港,苏澳港被岩石海岬环抱,能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