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鱼松(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月11日,大员各地的第一季水稻开始收割,神木县等地也开始进入了农忙时节,连在学堂里上学的学生,也一律放了七天假期,帮忙收割稻谷。

    六月也是降雨比较多的季节,成熟的水稻若是不及时收割,就容易发芽发霉,从而造成减产。

    幸苦劳作了几个月,若是在这收获的季节造成了粮食的损失,可就太令人心疼了。

    所以郑锦本人亲自带头参与抢收,就连陆军部跟海军部的人,如无特殊任务,也全被他临时抽调来一起收割稻谷。

    一些刚来没几个月的新移民,对于官兵的印象,基本跟匪盗差不多,甚至某些官兵,对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过分许多,

    谚语也有说:;贼过如梳,兵过如篦(bi,清除头发中虱子的梳发工具,齿比梳子的更密)。

    这些新移民几时曾见过帮忙收割稻谷、却不计报酬的士兵?

    一时间,新移民们心里都大为触动,对这里的认同感又大为增强了一些。

    稻谷收割完后,还要晒干水分,才能放到粮仓去储存,

    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做的便是紧盯着变幻莫测的天气了,

    一旦天空出现了乌云,晾晒坪上便会出现些慌慌张张的人影,匆忙的收起早上才好不容易推平的稻谷来。

    ;不过是一点乌云而已,紧张个啥?

    新来的移民吴老头这段时间最是活跃,经常凭着自己大半辈子的经验点评天气,

    在他看来,只是天边出现了一小片乌云而已,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然而吴老头还没将他的经验判断说我,乌云边迅速靠近,还越聚越大,挂起了阵阵凉风。

    吴老头脸上一便,也慌忙去晾晒坪收起谷子来,但只收到一半,豆大的雨便瞬间倾盆而下,

    幸好附近那些已经收好的人前来帮忙,这才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吴老头满脸羞愧,一时没了言语,总算是知道了这个地方实在是不能以以前的经验度之……

    当第二季的水稻种下田里后,六月农忙才正式的告了一段落,郑锦本人也难得的获得了短暂的悠闲时光。

    不过郑锦只是去学堂惬意了几天,便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为了开辟新的财源,郑锦先是让工匠建了一座瓷窑,准备自己烧些瓷器来拿去卖,

    此外,郑锦还派了人去澳门,打算聘请一个懂得烧制玻璃的师傅过来,组建玻璃厂,生产望远镜、玻璃杯、玻璃窗等与玻璃有关的商品。

    渔船上的其实也由与玻璃有关的资料,但这东西还挺复杂的,比如望远镜上的玻璃鱼酒杯的玻璃,在硬度、纯净度等方面肯定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

    脆的玻璃一摔就碎,硬的玻璃甚至能防子弹!

    郑锦要是亲历亲为的去研究,以后只怕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所以他需要一些懂技术的师傅去处理大多数事情,自己只是给出适当的改进建议,然后让他们自个琢磨突破即可……

    此外,郑锦还在淡水河入海口附近建了一座晒盐场,

    其实到来大员不久后,郑锦就安排了人手去还没晒盐了,现在不过是经行了规模化而已。

    可惜的是即便在这里得到再多的盐,暂时也没处去卖,

    厦门那边郑家早就有几个盐场,实行专卖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赋税来源,郑锦当然不好去那里抢生意,

    同样在别的地方,无论是日本还是南洋,也是不允许私人买盐的,除非你是走私,

    千里迢迢的跑过去,赚钱的商品多得是,实在没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