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即议论了片刻。
顾亭甫是当今皇后的亲爹,当初皇后能顺利登上凤座便是忠顺王的大力支持,如今他向着哪边众人心知肚明。他这是提出钦差大臣之事,分明是想趁着赵武不在,笼络边境巡防军的人心。
皇上心里也十分明白,便问:“顾爱卿言之有理,众爱卿以为谁能当此重任呢?”
这是要坐山观虎斗的意思了。
当即便有一干忠顺王的党羽进言说某某大臣如何贤能,义勇王那边也不甘示弱,双方各自当起王婆,夸自己这边的大臣能干无比云云。
皇上只觉得吵闹。
半晌,皇上问赵焘道:“赵爱卿以为如何?镇国将军为我朝殚精竭虑,爱卿也是国之栋梁,边境亦有你家中幼弟,爱卿可愿前往?”
实事求是来说,赵焘在都察院任职,虽身后有镇国将军这棵大树,但他平时为人低调谦和,八面玲珑,至少在明面上人缘不错,若真派他去别人也无话可说。
赵焘便出列道:“多谢皇上厚爱,只是微臣自小便不是行军打仗的人才,唯恐路上耽搁皇上的旨意,微臣便斗胆举荐一人。”
众人都竖起耳朵。
赵武一直没表态,此时赵焘所说的,基本上就是赵武的意思了。
赵焘目不斜视地上前一步道:“户部侍郎杨远。”
此言一出,群臣中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当今朝廷上,除了镇国将军府还算中立外,便只有一些明哲保身、行事低调的官员还没表态,杨府便是其中一家。已故的陈淑妃是杨太傅的表妹,陈淑妃在世时,杨府算得上风光无限。
不过后来陈淑妃难产而死,杨太傅没过多久也病逝了,杨府从那之后就一日不如一日,杨府现任的当家人杨运也只是个户部侍郎而已。
有人反对道:“赵大人此言差矣。犒赏边防军将士理该由兵部派人,怎的轮得上户部?”
赵焘笑道:“满朝文武皆是皇上股肱,六部也是如此,并无高下之分。而且杨大人先前便提出改革赋役之事,此番机会难得,杨大人可亲去西北看看实情,免得日后兵部户部再起争执。”
杨运知道赵焘的意思。兵部尚书已经被忠顺王拉拢,暗地里已经开始改弦更张,赵焘是想借此机会找出兵部的一些漏洞,有备而无患。
皇上稍微思索片刻,便道:“赵爱卿所言甚是,杨爱卿可否愿意为朕去一趟西北?”
杨运跪下道:“为皇上分忧乃微臣的本分,臣愿意领命。”
“好!”皇上总算畅快地出了一口气,道,“那朕便特派你为钦差大臣,替朕好好犒赏边防军战士!”
杨运神色一肃,拱手道:“臣定然不辱使命!”
说回西北这边。
这段时间奉命看守海颜和真札的将士个个一脸菜色,一脑门官司。那真札脑袋蠢笨了些,天天只会大喊大叫、绝食抗议,不过皮糙肉厚的,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如何,但海颜公主就不一样了。
她在匈奴单于心里怎样地位,边防军日日和他们打招呼,心里都清楚。而且他一个公主,天天被一群臭大老爷们儿围着也不是个事儿。
再说了,海颜被抓的第二天,单于就派人来谈话,只是没谈妥,上一回又才打过,一时半会儿只能胶着着。
赵煦来找杨遇,为难地说:“她到今天已经三日没吃东西了。”
杨遇擦着自己的弓箭,闻言只嗯了一声,没其他别的表情。
赵煦又说:“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虽说皇上派来的钦差大臣已经在路上了,但我们若拿海颜无法,如何押解回京也是难题。”
杨遇听到这儿,才抬起眼看了他一下。
他和赵煦二人算是旧相识,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