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章 李老爷的学校(第1/3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咎动了想建纺织工厂的念头。这个大前提除了粮食,还有女工外出务工的问题。</p>

    这年代的女子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比如三九,别看她的生意做的大,可是平时别人登门,都是仆妇坐轿来的,或是派了轿子来接她,若不坐轿乘车,那基本上活动范围就在家门口一片,绝难看见她们在街上行走。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女子们不大往外走动,更不提出卖劳力挣钱了。</p>

    这种情况下,想收几个学徒女医都很难,想把女人们集中在一起纺织……那也太扯淡了。</p>

    是以李咎才想来已经开始磕磕绊绊运营的医馆。从王得春、吴大郎每天交的本子看来,应该一切都还算正常。</p>

    医馆现在有两个大夫传授方脉,又有李咎那里定期上生物课和初级医学课,还有尤复带着黄致经常出入,在外面的人看来也是个好去处。那些走不上科举之路的寻常人家,乐意送子嗣过来学点手艺。</p>

    因为刘五娘年初救了黄夫人母女,在后宅女眷颇有名声,也有人能打听着她拿了多少多少赏钱,于是也有那些想把女儿杀了卖了的人家乐意把女儿送来学“接生”。如今的接生婆仍是贱业,珍惜女儿的人家是断然不肯女儿学这个来,除非他家就是祖传的这门手艺。</p>

    从戏园子出来,李咎带着幺娘和哑巴在路边揣了两个煎饼,借着就直接到了医馆那片地方。</p>

    现在医馆里有十来个学徒,加上两个大夫带来的活计和学徒,大约有个二十来人。白天大家分开学习,有些学了年头的还要按李园的要求去义诊,各有各的忙法,直到晚上休息了才会聚到一块。</p>

    这个点正是大家陆陆续续下课、看诊结束回到民房里吃饭的时候,一片空屋子总算显得有了些人气。</p>

    医馆是最先修好的地方,旁边的几个学堂和宿舍也已经翻建好了,只等其他学科的人住进来,最外侧还有几个工地在收尾。整体是按未来的大学城设计的,只是规模小了许多,楼房也矮。</p>

    这片民房原本差不多是贫民窟的样子,破脏烂污臭。李咎买下来后,就把这边翻修了一遍,该推倒重修的重修,该加固的加固,房子道路沟渠都被整了个彻底,现在看起来也是一片整洁牢固的二三层小楼房,天色微微发暗时趁着火烧云看去,很有点现代农村的整齐划一的农民房的感觉。</p>

    这块地放翻修好了,甚至多少带动了整个城郊附近破破烂烂的黄土茅屋都看起来干净了些。</p>

    大约是因为路已经修齐整了,干干净净的水泥道,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大多数都是李园的精神小伙,和前来运货的商人,于是住在附近的贫民也不好意思起来——他们没办法把房子也修得那样整整齐齐,那至少可以把自己打理干净一些。</p>

    这次前来比较出乎李咎意料的是医馆这片的门外或坐或躺着好些人。</p>

    李咎为了方便路人避雨,特意将外墙的屋檐和台阶修得很宽,现在就成了这些人的去处。</p>

    李咎悄悄找了个门口放着茶棚的民居坐下,用一文钱买得一壶白开水放凉了吃饼,一边吃一边看着门口的情形,倒也看出个大概来,时不时会有大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