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六章 悬案?(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咎便在视野最好的得月楼上抱着手看街上的情形。

    差役、县丞、大夫们被鲜花、瓜果投了满怀,就连刘五娘也不例外。

    皇恩嘉奖、载誉而归,让平时地位一般甚至地位低贱的人拥有了相当的地位和尊荣。

    是个好事情。大夫们往往与百工同列,刘五娘更是身在产婆之类,地位都较普通人略低一些,这次在县令的主持下享受这样的待遇,以后他们的地位定然有所提升,长此以往,必然有更多人愿意头身医学。

    范仲淹有名言“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多少让“医”这个字有不一样的含义,而现在医学还在摸索阶段,大家知道这种药对那个症,可是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加上解剖学知识的匮乏、对人体的认知不足,导致医学的发展长期处于一个世界相对领先,但又缺乏科学系统、提升缓慢的阶段。

    李咎觉得,只要大夫的地位稍微提高,再结合现代医学的辩证手段和既有成果,想提高人们的存活率、延长人们的寿命,应该没什么问题。能做到这两点,大夫的地位和医学的重要性,自然也就有了后续保障。

    ……其他工种也是一样。

    近年来因为青山县的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工匠的地位略有提高,他们成了官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歉收的去年甚至税收占比达到了粮食税的六成。这是个恐怖的数据,即便商品经济的税收非常重,即便这是粮食歉收的年份,但是考虑到大雍的天下才平稳没多少年,才刚刚有了那么一点点复苏的起势,这个六成很不得了。

    包括屠夫也是一样,当然如果这个屠夫能往养殖业方向发展发展,那就更好了。

    不管怎么说傅小贵儿已经是自己的徒弟了,将来要被奴役几十年的,帮他解决一些家里的事情,也是应该的。

    李咎看了一番热闹,掐着点儿回了李园,给各个大夫又送了一份李园的礼物。

    从李园出去的人,愿意自立门户的便让他们自由了,还想继续留着学医的,就继续留下。他们分到的赏赐和礼物足够他们在青山县买几亩地,盖几个小院子,过上舒舒服服的富家翁生活。

    出乎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从李园出去的几个医学学徒都选择留下继续半工半读,那些应征去疫区的大夫也拐弯抹角地问能不能自带束脩和生活费上门求学。

    李园学徒们表现出来的医学手段有太多新的东西,又那么的合理、有效,他们都动心了。不止他们,河下郡的夏太守不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才想留人的么?若非王太守到得及时,只怕刘五娘都已经被河下郡的豪族娶回家当了媳妇子。

    过去的一年,整个燕州两道的大夫,还有朝廷派来的官署太医,都是在质疑、被打脸、听课、再质疑、再被打脸、再学习的这么一个循环里过来的。李园对外科、伤风、人体认知确实有特别独到的地方,由不得他们不信邪。

    李咎挑挑眉,手书一封,让刘五娘等人带到学塾去。想听课尽管来,他不会包吃包住,但是也不收学费,总归相当合算。条件是必须每天行医半日,另外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如果违背这两条,那就是捧着黄金千两来求课,也是不可能的。

    大夫们支援燕州两道并且圆满完成任务,可让青山人大大地扬眉吐气了一番,一时间江南几郡,到处都可听见传闻青山人如何解决了最让人头痛的难题“天花”,只是有些事传着传着就没了影儿。比如傅小贵儿在金陵听到的传闻是老天爷见不得人受苦,派下一个三丈高的姓李的神仙,给青山人传了一道“免疫法”,命青山人去救人等等。

    傅小贵儿愣了愣,回转神来猜到“李神仙”就是李咎,有点好笑,又有点担心,忍不住写了信回去告知李咎。

    李咎因为怕自己传出去神神叨叨的名声,有些事都只能束手束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