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章 徒弟的第一份事业(第2/3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递系统,到那时甚至要城里专门的邮递行商。”</p>

    傅书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p>

    李咎又道:“这个活其实就是朝廷驿递的民间版本。但是朝廷的驿递依托国库拨款、官道、快马和捷足(即官方邮递员),这四个必要条件,民间驿递都不能满足,所以在别处想做到是很难的。人们贫困,就不会舍得花钱。道路不好,就难以达到足够的交通效率——如果效率太低,人们自然会发现找人递送是不划算的。没有快马,运送只能依托人力,速度慢,数量少。没有专职以此为生的民间捷足,就难以形成规模。你发现了么,这是个规模产业。”</p>

    “晚生不懂。”</p>

    “规模产业,就是使用的人越多每个人的成本越低,获得的收益越大。对买家成立,对卖家也成立。假如只有一个捷足,那么他需要挨家挨户地收取大家想递送的东西,送到各地,再挨家挨户地派送。但是假如有成规模的递送小队,首先收取一个地方的东西交给一个人就可以了,他只负责这一件事,当然会对当地的道路、人情熟悉,做事事半功倍。路上运输再交给几个专门的人来负责,就像朝廷的邸报,也是一站一站传下去的,除圣谕颁行外,从没有一个人负责到底的先例……”</p>

    傅书生举一反三:“对,人们寄送东西,自然是来的地方不一样,去的地方也不一样。交给一个人负责,这个人一天又能跑多少地方呢?但若是同时有几十个人,那就不同了,甲负责从此地到彼处,乙负责从那处到彼处,彼处有丙丁接应,又将接应好的东西送到这村和那村,如此,绝对比一个人干到底来的有效率。”</p>

    “是,这就是递送产业和货郎最大的区别。说起来,那些货郎倒是可以就地转化为我们的捷足。此外我还准备继续修路,以及继续改良车辆。合适的时候还会插手驴、骡、马的繁殖和培育以便于多安排些牲畜进入交通市场……”</p>

    李咎早在发现自己可能会面临交通需求时就开始计划这件事了,恰好又有那么一批人要安置,恰好时机已经算是成熟,那么递送系统就可以安排上了不是。又又恰好这是个比较新的从头开始的领域,正适合傅贵儿切入。</p>

    不多时到了赵家,李咎还没交拜帖,门房已经笑眯眯地放了他进去:“老爷吩咐过的,凡是您老爷上门,不叫拦着。家里没人也请您花厅喝杯茶稍等等。可巧老爷今儿在家呢!”</p>

    李咎也笑:“我正是挑得县丞休沐的日子来的。劳您开门了。”</p>

    门房笑笑嘻嘻地叫里头的小子通禀、引路,一路将李咎带到了正堂,小子们端茶来了,那赵县丞跟着也就到了。</p>

    李咎将傅贵儿引荐给赵县丞,赵县丞闻得他既是李咎的徒儿,又是尤晋的女婿,便以“贤侄”呼之,又客套了一番自家纨绔不如傅书生等等,两边打了一套客套话,方进入正题。</p>

    李咎将写着策划书画着地图的本子交予了赵县丞,又简单介绍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打算,包括用人、工钱、收费、监督、赔付、路线规划、配套体系、交通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