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六章 金陵见闻4(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9388/531209388/531209424/20201215100424/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金陵城的一万多织工主要服务于以织染刺绣为主要产业的几个大户人家。这些人家多半沾亲带故,比较出色的技术一旦被发明出来,很快就会随着姻亲走动扩散到其他人家。

    这是有利的,先进技术的扩散一定利好其发展,但是他们的串联无疑让织工们只能接受一个统一联盟的雇佣,失去了议价的权利。

    从走访中李咎听说的例子就有织工徐氏非常擅长织一种薄软轻透同时又十分垂坠的布料,传说这种布料晾晒时如银河垂天,穿着时如云雾缭绕,异常美丽。本地大织造人家刘家于是提出要纳她为妾,为了达成目的,便命令本地布商不得购买徐氏的织布,等他家弄到技术,自然与别家分享。

    不出二年,徐氏无以为生,不得不答允为妾。又一年,闻得说徐氏不肯交出技术,被刘家的大妇活活打死了,于是那传说中的徐氏布,也就只剩了传说。

    又有一个织工陈五生,非常擅长织提花缎和堆绫绣,所造提花缎花样时兴漂亮,堆绫绣浑然天成,天衣无缝。本地织造家杨家买他的手艺不得,将一个本家女孩子嫁给他为妻,把他的手艺套了出来,第二年市场上都在叫卖“五生缎”,陈五生失去了独门绝技,很快就家道中落,而他的妻子也与他和离回了杨家——不过,听闻这姑娘回到杨家后被杨家族亲用“不贞”为由逼迫自杀了。

    “如此种种,数见不鲜。其一是织工势单力薄,即便结盟,依然形同蚍蜉。而本地富豪皆如巨木,官商勾结,不知几深。其弱者与县官、郡守、师爷、功曹勾连,其甚者与刺史、御史勾连,其相袒护,一方豪强亦无奈何,而况织工乎!其二是织工未晓理义,不知其可以争斗之处,亦不知其受压迫之根源。或认为是某家无情,便图他家,其不知天下剥削者是一家,即便有情,不过虚情假意而已,本质亦是图利,总有善人,不过于剥削之外开恩示众以买声誉尔。其三以官不恤民,官则逐利,亦属于剥削阶级,致使民受双重剥削。”

    李咎没有从织造家的角度去写这件事,人肯放弃到手的利益么?大地主以及萌芽的资产阶级本身就是逐利的,想劝说他们不逐利,未免与虎谋皮。

    “对策一:开民智,降低学习的成本,人人可学,人人能学,方有思考己身以图变之可能。对策二:那些着实丑恶,视人命如草芥的恶贯满盈之人,等我来了把他们都杀了……啊呸,把他们按在桌子边牵联营条款,以后自有别人来料理他们。对策三:还是需要织工自己掌握暴力才可……唉,官府指望不上,难道只能指望人人习武?”

    李咎一边走访一边写他的报告,最后得到的一本笔记让他忍不住直皱眉。和真正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的水平差得有点远,他不是这块料,看来只能期望将来的他找到合适的弟子了。

    尤家。

    尤晋所出的姑娘自得了那些“闲书”,一时也爱得不行,她将其中物候、天气、光学、物理、几何等比较有趣的地方拿来和闺中手帕交分享,一时间也成了金陵闺秀中的小红人。

    闺秀中不乏听说过李园杂学的,毕竟李咎闹的动静不小,只拼音、香皂和青山笔三件事就足够在大户人之间形成口碑,他的那些杂学自然而然地也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对李咎的杂学,书生、富豪之间的态度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是喜欢,觉得李咎的学说有用,这一派最先去订购了水泥、骡机等,只等骡机到手安装好,就要抢市场了;一派是憎恶,觉得李咎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