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教育家李咎(第2/3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人考不上功名,又治不了学,则如何呢?像我们这样的人家,供上一个娃的笔墨书本都不容易,倘若供出了秀才,也就妥当了。但是大多数时候连秀才也供不出来,倒白搭了这些年进去。”</p>

    吴书生点头道:“这个不假。我自来游历江南,最佩服的就是江南人头脑灵活。科举的路走不下去了,便转行去做别的,再供养自家兄弟子侄继续读书。如此一代一代,总有人操持家业,也总有人去念书,只要年景不差,总能慢慢地带挈出一个大家族来。”</p>

    宋老三道:“正是这个理儿,我们家也是如此。李老爷这么说了,原是让能考试的娃儿们继续读书科举,让那些于科举无望的人来念杂学。学塾里头的医学已经招了些徒弟,一边念书一边行医,如此既学了手艺,又有点进项不至于坐吃山空。向者听闻去了好些人往北边儿治天花,果真治好了,真是大功一件。学医的旁边听说是什么‘生物’学,专门研究粮食蔬果的。咱们李老爷一直担忧着他带来的好种子退化减产,因此不敢对外说得。倘若那些学什么‘生物’的人将种子给治好了,也是大功一件。听说还有教冶炼的,教盖屋子修路的,还有教望气观星的,分门别类,多了去了。”</p>

    吴书生道:“那我懂了,李先生的这个学校,原是给杂学旁收建的,这些入门原也简单,因此学一点皮毛就可以做一份事情,给学塾带点收账,是以李先生不收束脩也不怕花钱。”</p>

    吴书生心里的一层隐忧稍微可以放下。他心里仍是认为四书五经才是正途,其他都是偏门左道。偏偏科举太难,独木桥太难走,多得是读了三四十年的书都只是个童声秀才的人,哪能和那些学了一年手艺就能出去挣钱的杂学比?如果有人大规模地教那些杂学,必有短视的父母不教儿子好生读书,倘或将好好的小孩儿们带坏了,岂不是要和国家朝廷抢夺人才?</p>

    李咎自己避开了这个问题,明言只收没办法走科举的,吴书生姑且认为他真的只是做慈善,并没有别的想法。</p>

    宋老三道:“正是如此呢!还有更奇的。李先生收学生,不拘束男女,男娃女娃都可以报名,只分开上学罢,但是教的东西是一样的。除了不拘束性别,也不拘束年纪,那些五六十岁上的人,也可以趁着农忙的间隙来上学。听说今年冬天就要开第一轮‘农闲’班了。李园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妈妈老爹爹都会读书看报的,说起来谁不羡慕?今年如果年成好,到了那时候,我和我媳妇也想去报名学一学。”</p>

    吴书生对此却不认可,但看宋老三眉飞色舞的,显见十分期待,他也就不说自己的真实意思了,问道:“那……你们县的县学也乐意李先生这么折腾?”</p>

    “李先生说了,小孩儿到了上学的年纪,都先学经义。凡年满六岁、九岁、十二岁时,各组织他们参加全县城所有娃儿们的考试,考完后成绩好,能走科举的,就去县学读书。成绩不好的,想拼一拼科举也由着他们去拼,只有不想拼的或者家里实在穷困的,才可去李园学塾念书。为了让孩子们都有出息,李先生买得一块三百亩的地送给县学,地里产出的钱银粮食都给县学。若有那学得好、品性好却交不起束脩的,就用这笔钱帮他们交束脩。老爷您说,谁不乐意看到这样的折腾呢?都是大好事啊!”</p>

    </p>

    </p>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