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病愈和开坛授课(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万幸老刘是真的只有点儿伤风感冒,加上劳累过度,故而病倒了,却非传染上了疟疾。他吃了药发了汗,闷头睡了一天,便恢复了精神,第二天就能和李咎絮叨一路上发生的事情。

    李咎见状,心中稍定,安排他往学塾里住下,等宁氏痊愈了再一起找地方安家。

    刘掌柜道:“等我内子也救好了,我一家,就是兄弟的人了,以后但凭兄弟驱使!之前谈的什么利,又是什么分红,我一个子儿也不要。这次真是吓着了我。我这条命不值钱,可是我媳妇金贵啊。一想到还有闹出花儿、闹黑死病的,我怕呀!”

    李咎安抚他说:“吉人自有天相,老哥哥不正是相信我,才一路日夜兼程赶回来的么?我这里的学徒虽然还是学徒,手上功夫却都不差,且安心等嫂夫人康复,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医学生上了半年课,日常义诊来的病例大多是骨折感染、小儿伤风等。一般人家只有在壮劳力失去劳动能力和重要的子嗣生命不保,且村里的神婆神棍救不回来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寻医问药。寻医问药是要花钱的,往往花了钱,人还没了。常年的贫困使得人们吝啬于付出金钱,很多时候在钱和命里选一样,他们都会选择钱而非命。

    即使这李园学塾的大夫看病开方抓药都是的,情况依旧如此。

    现在医学生们对清创包扎打固定板十分熟练,刘五娘等人有两次接生的活儿,原本就主要学小儿方的大夫带来的学徒薛金方看了好些儿科,每个人都算是积攒了很多经验。

    治疗疫病,这还是头一回,谁都没有接手过,个个都觉得心里忐忑。最终刘五娘封锁病房后,治疗、照顾宁氏的人就没别人,李园学塾第一次治疗瘟疫的一手治疗经验就全靠刘五娘一个人记录了。

    刘五娘主要学的是妇科和产科,对瘟疫并不是特别在行。然而因为她最为勤奋好学,这门她不怎么在行的“瘟疫”,她也学得相当不错。众姐妹里,无出其右者。

    因此最后主持局面的人理所应当的就是刘五娘了。这方面李咎也帮不上忙,他是个理论学家,实操都是急救手段,现在最重要的是布置消杀和帮刘五娘查找资料、配药等等。他将整个学塾的蚊虫杀得干干净净,严防蚊虫叮咬,就是做到位了。

    倒是王县令组织来的大夫以及李园的两个大夫,能帮得上医理的忙。

    青蒿素是疟疾最对症的药,现在没有抗生素,人们也还没有耐药性,普通冷水取汁的青蒿都能有十之二三的应验,何况是更先进科学的萃取法。

    五天过去,宁氏的状况明显好转。期间也发生了轻微的不良反应,不过都被刘五娘的细心照顾给对付了过去。

    所以李咎一直很感慨这个年代的人命真的很有韧性,大凡有一线生存的机会,就会被他们牢牢抓住。这样粗糙的治疗方法,宁氏竟然安安稳稳地扛了过来,不过二十来天,便痊愈了。

    并且很幸运的,这个传染性很强的疫病,并没有向外扩散出一例,就连近身照顾她的刘五娘都没有被传染。

    这让整个青山县的大夫们都沸腾了,往上翻五百年的医书,谁能找到不曾传染别人的疟疾案例?宁氏就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宁氏痊愈后,青山县的大夫们商议好了,请李咎和刘五娘传授其中的经验。此举也获得了王县令乃至司马郡守的支持。司马郡守甚至写了信来要求王县令“如实记述,教与百姓”。

    李咎本也有意将如何防治传染病的法子传授出去,自是求之不得,于是将李园的课程停了几天,花了三天功夫,以疟疾为例,辅以显微镜可以观察的微观世界为证据,从传染病如何伤害人的性命开始,一路讲到如何传播、如何治疗,最后还提了一嘴疫苗的用法。

    疫苗相关的事情,李咎只配合血液的涂片观察,讲了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