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五章 柠檬精的闲言碎语ShUHaiGe.NET(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得春的办事效率一向很高,很快就卷着一大堆工匠的花名册来给李咎过目了。

    总计十七八个人,个个符合李咎的要求:又穷又苦,流落街头,吃苦耐劳,不分男女。

    李咎大手一挥全留下了,他自己用不了这么多人,但是因为他准备将技术共享给青山县的其他人家,少不了要外派一些人出去,这么一看,好像也就不是很多了。

    经过简单的环境熟悉之后,木、陶、锡匠被李咎支使去琢磨活字印刷,年纪小点儿的跟着初三他们打杂,还有两个陶匠表示愿意住在荒山那边烧配方,就被李咎打发去找孟田旺一起钻研各种油墨、水泥和蜂窝煤方子。

    这些人进入状态之后,做事还真的挺快,孟田旺那边很快就传来消息:他带着新到的陶匠配出了几个蜂窝煤的方子,已经按方制样品送了来。其中一个陶匠还改良了水泥的配方,配出来一个白水泥。白水泥的颜色漂亮,更符合一般人家的审美。水泥在本来外面的价格就不低,不是普通人家用得起的,用得起的人家也不介意再多出点钱。外地行商更愿意多花点钱买白水泥,于是一时间给到李园的订单,里面要求的水泥都改成了白水泥。

    因为白水泥的利润空间更大,工人们可以多拿些钱,李咎便默认自家水泥窑主要做白水泥。那么原本的灰水泥,似乎也可以拿去绑牢本地的豪强了。

    说是本地豪强,其实也就是地主富商,大约是黄陈吴赵四个主要家族,他们人脉交织,宗族势力庞大,在本地形成强大的统治能力,就算县令也只能与他们妥协。放到外面去,这几个本地望族却与金陵尤家、王家等差了不止十个档次,大约是乡绅宗族与仕宦之家的区别,这种区别直接体现在衣食住行上,区分度很高。比如金陵王家的老母鸡高汤的焙火从不熄灭,一年四季每天都有上好的高汤,但是青山县本地最阔气的黄家,也就隔三岔五才能吃肉。

    今年因为李咎横插一手,抬高了整个青山县的工钱,本地豪族对李园的行事颇有不满。但是他们又拿李咎没办法。县令明显对李咎很满意,表现在把自己的心腹书童派给李咎使用。本地望族之首的黄家也表示了庇护的意思,表现在黄举人与李咎来往密切,已经在李园住了数月之久。

    四家本地乡望盘算着自己搞不过李咎,这才忍了李园蹦跶大半年。后来李咎的柳记货行出货快,引来各地行商云集。王县令在码头与柳记之间搞了个集市专供杂货周转,南北杂货流通飞快,人流集中于此,带动着衣食住行一起发展,隐隐有盘活整个青山县的钱财的趋势,这种忍耐才又慢慢地变成了喜闻乐见。

    即便如此,他们喝着李园传出来的红茶底子乳茶汤,穿着李园的复襟一树花大襟氅衣,系着李园色色缎月华裙,拿着李园美人火点灯,若是听见说李老爷是个大善人、大好人等等,也还是要皱着眉头在心里数落李咎。

    这天便是如此,老陈和老吴家走动时,老陈家的二叔就说起来:“你听说了吗?李大善人给他家长工放什么高温假了,说是天太热,容易中暑,比不得平时做事情简单。于是又每人发的一箱好水果,每天给配一筐冰块。哎,你说,就算果子啥的李园自己产——早闻得李园的果树品质极好,花又多长得又快,得几个酸不拉几的果子给自家人吃吃原没什么,但是这冰块,就算他有钱烧手瞎折腾,冰从哪来?总不至于整个李园地下都是冰窖!”

    老吴家的大伯闷头盘算着,长叹一声:“还不得去外头买,或是拿硝石自己做,总得花些钱。真不知是哪里钻出来的愣头青,仗着家底子厚,这般的胡作非为。就算他拿钱讨县令欢心,讨得了今年还能讨明年?有金山银海也不够这么赔的!我这么一算,他家一个月要花出去的工钱都不止一百两,其他的你算算,送人情买铺子买田买屋子,三不五时杀猪宰羊,淌水似的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