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给木子衣铺解决下难题(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园的两个遮雨棚慢慢地变成了平民学拼音学认字,交换信息,交易物品的中心地带,有点未来世界那种CBD的感觉。

    李咎略觉惊讶,倒说不上是坏事,只是一举一动都落在众人眼里总让他觉得有些不自在。

    李咎决定少走正门,多走侧门,每天找两个人在外面维持好秩序,晚上等人散了还得将场地打扫干净,如此也算过得去了。总得有个这样的人气活跃的地方才好。

    这样的人群聚集,只要控制好秩序,对普通居民对李家对青山县的经济都是好事。

    比如要采买和售卖的,要找人找物的,做小生意的,别提多方便了。又比如三九和幺娘也招到了好多女工。这些新招的她们都有家室,便不大愿意全身心投入进李园。不过,能做些零碎活计挣口饭吃,她们便千肯万肯。

    木子衣铺的生意一向还不错,不论是奢华的织锦裙,还是风流的轻纱裙,或是简单的厚布裙子,一向是能很快就卖掉。

    随着产量提高,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各人的手艺不同,做出来的裙子质量千差万别。幺娘舍得放料,她做的衣服放量足,裙子摆大,挺括的款式端庄,轻软的款式蹁跹,大方舒展,就很讨人喜欢。三九擅长裁剪,她做衣服可以按照客人的需求精心调整,显高显瘦显平显丰腴,样样都能做到。另外有些人做的衣服裙子就多少显得平庸了,甚至有女红不到家的针脚比现代最蹩脚的机器大货还差,同样的布料做的裙子,就比精工的要便宜好些才能卖出去。

    不同的差价甚至造就了一批捡漏人,专门蹲不合格的裙子,低价收回来远远当正价卖了。这件事一度影响了木子衣铺的声誉,高价买到了次品的人上门讨要说法,一连数日,络绎不绝。三九把心一横,将钱全退了,就算是那些二道贩子转手高价卖的,她也都按正价退掉了。那些退回来的次品,都被三九放在门口,当着众人的面,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三九烧衣服的时候,幺娘就带着其他人端着水在旁边守着以防出火灾。

    幺娘她们心疼啊,心疼那些漂亮的衣服,心疼她们努力几个月挣的钱都打了水漂。可是三九说服了她们,人无信不立,这是李咎给她们上的课。那么多外地客商来到青山城,指名点姓要买“木子衣铺”的“煌闪闪金耀耀五彩斑斓月华裙”,不正是因为相信她们的衣服就是好就是阔气吗!若是没了这口碑,反落下个“以次充好”的罪名,只怕将来就要沦落到和普通沽衣店一般的地位了。

    于是她们被三九说服了,一起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的衣服化为灰烬。有些努力挣钱等待着改变人生的小姑娘甚至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过,三九的处理办法显然是正确的。上午烧了次品,下午就有更多的订单送了过来。

    送单子的是姑苏一个大户人家的采买,人本来不曾想到从三九这儿买衣服。

    那姑苏的纺织和制衣极为发达,做出来的衣服不说比三九她们的好,至少也差不离,布料样子还是当地时兴的款呢!

    这采买来青山县是为了采买香皂、肥皂和水泥,新鲜衣裙也是要买的,却不是为了自己穿——大户人家自己穿的衣服多是女眷、仆婢亲手做的,绝轮不到从外头买。正要采买的这些原是要送外地的亲戚朋友当土仪来着,心里颇有几家擅长制衣的人家可以选。这日听说最先做起“月华裙”的木子衣铺当家的把次品全烧了,采买就觉得这是个好掌柜,必然不会拿坏的、残的、次的凑数,便下了一个十几身衣衫裙子的订单。

    “烦掌柜加急加快地做,这几日等点起了货,我便要回姑苏去了,着实拖不起。不瞒掌柜说,咱们家买这个原是为了送亲戚。咱们家姑爷姑太太在京里当着皇差,若是能让姑爷姑太太喜欢,您家也有面子不是?”

    采买人好话说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