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余家姑到底没逃过被卖的命运(第1/3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一天无比漫长,仿佛太阳一直也转不下去一样。

    三九和幺娘早早地梳洗打扮好,给小莲也换上了新衣服,戴上一顶虎头帽。三人眼巴巴地张望着门外。等外面渐渐的有了欢声笑语,灯火的光芒举了起来,她俩便带着小莲来找李咎,眼里的意思很明白:想出门。

    时近黄昏,天光微微发暗,略带金红色调的夕阳里,所有人都像被蒙了一层纱一样。

    三九、幺娘都稍稍画了画眉毛,扑了层粉,三九还涂了一点点口脂。在朦胧的光线里,瑕疵、违和被遮掩掉,只剩下粉光融滑的脸,娇娇嫩嫩的,娇美可人。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李咎不由得念了两句词,在第三句时顿住了,弯腰从地上抱起小莲扛在肩上,“知道你们等不了,走。”

    小莲被李咎这么一抱,像得了依靠一样,乖乖巧巧地抱住李咎的肩膀。纵使是亲生父亲也鲜少有这样亲近子女的,更别提将子女抱在身上了,除非是千娇百宠的掌上明珠,才能得到这样的关爱,大多数时候孩子们都只能牵着母亲的手,或者是被仆从抱着。

    三九道:“老爷,还是我来。岂有烦老爷亲自劳累的?”

    李咎挥挥手:“别看小莲个儿小,分量沉着呢!你抱着她走不了几步。我既然没有子女,咱们园子里的小孩儿就是我的子女。小莲头一个来,就是我的长女了。父亲抱着女儿有什么不可呢?且去。”

    李咎没想到这话的潜意思,三九想到了,便控制不住地脸红起来。然而她又知道李老爷没有别的意味在,一时又有些羞愧,再被幺娘一盯,就更不自在起来,于是道了声谢,轻轻退后半步回到了人堆中间。

    初三、十八、哑巴各提上一盏明角灯做照明,李家人浩浩荡荡地出门赏花灯了。

    李园也挂着好多灯笼,大多是李咎翻出来的针刺无骨灯,少量几个是吴大郎做的本地明角灯和纸灯。

    吴大郎的手艺很好,篾子轻薄匀称,扎的灯笼看着简单,却经久耐用。

    不过这样的灯,本地好些人都会做。倒是李咎翻出来的无骨灯,花式繁复多样,别具一格,吸引了好些人在外面驻足。

    不过,等李咎抱着小女娃,后面跟着两个娇美的姑娘出来,路人的视线就不可避免地被三九和幺娘吸引了。

    甚至顾不上端详平日难得一见的美人,更没工夫喟叹几时青山县出了这么一位天姿国色的美娇娥,所有人的眼里都只有两位姑娘各俱特色的衣衫。

    江南是最风流的地方,对美的追逐无分男女,对流行的向往深入灵魂。乍见从没出现过的新式裙子和新式衣衫,他们的第一反应:糟了,我落伍了,不曾穿得这个,我成了乡下土包子了!第二反应:我现在就要去做一身穿来!

    三九起初有点畏首畏尾,想起李咎送这身衣服的目的,便将心一横,大大方方地任人端详自己身上的衣袂衫裙,却将披在头上的巾子撩在腮边,只露出一双美目顾盼。

    幺娘倒是常抛头露面,可从没被人这样看着过。她下意识地牵住了三九的手,被三九牢牢反握住,这方觉得有了主心骨。

    三九从幺娘湿滑冰冷的手心觉察到她的紧张,仿佛是鼓励她,又仿佛是鼓励自己:“别慌,想想老爷为什么要咱俩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来。你是多么胆大细心的姑娘,还怕这些?”

    两个姑娘互相鼓励着,从广安街一头走到中间,一拐,就到了小城的主干道,灯海花海人海扑入眼帘,倒让两人把那点紧张暂时抛到了脑后。

    正如李咎期待的,灯光满月和夕阳最后的一抹余晖里,三九和幺娘就是人群中最靓的两个仔。

    因为李咎和哑巴人高马大,初三也是半大少年,有相当的武力威慑,这一路走来倒也平安无事。甚至有些想搭话的妇人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