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江南尽歌稼轩词(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如李咎和染织陈所预料的,黄致抄录了两本书回家,立刻又抄了一本,找捷足快马加鞭送到了金陵尤相公处。

    尤相公所蓄的女班,快快地就奏唱了来,整个江南人人争着抄这两个集子,一时江南纸贵,大街小巷都不是配着竹笛弦子歌“离愁渐远渐无穷”,就是边拍牙板边唱“醉里挑灯看剑”。

    黄致在信上再次提到了“李咎”其人,尤南不由得对李咎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上次黄致送来李咎的雀儿钟和香皂,尤南只觉得李咎此人大约是奇淫巧技中的人,喜欢归喜欢,未必有多看重。

    这回有了两本集子,还有个《宋国志》在前面吊着,尤南才惊觉李咎不一般,甚至有点想暗示黄致把李咎带来金陵给他看看,或者互通个书信啥的让他和李咎交流一二。

    尤南犹豫一阵,因为正月事多人杂,且《宋国志》也好,《稼轩长短句》也好,都不是李咎自己所写,更与科举无关,不算正儿八经的治学,于是尤南暂且放置了此事。

    尤南将写好的书信又封了起来,另作了一封。

    还是再等等,再等等。若李咎果真有不世之材,早晚他会走出青山县,走向京城的权力中央的,不必太着急。

    李咎可不知道自己差点就被致仕的巨佬找去相看了,他这会儿正和水泥较劲。

    早在黄致、赵笠还在李园醉生梦死的时候,李园的建设就已经如火如荼了。客厅和客房飞快地建好了,水渠和化粪池又按照李咎的要求重新收拾了一遍,李咎还和哑巴一起将现代的建筑隔水材料也用上了,保证一滴水都漏不到土壤里去。

    这时王得春派了第三批十六个人来干活,除了木匠被李咎留下打家具外,这批壮劳力就全部被李咎送去荒山那边盖房子、建土窑。

    按照既定的规划,荒山会有至少三十个长工长期驻扎,房子就要盖至少三十间,再考虑到将来的人员扩张、工厂用地和养殖用地,又预留了三倍大小的面积以备将来扩建。

    综合考虑滑坡的风险、交通方便和取水问题,最后房子选址在河下游与一条小路交叉的桥边。小桥已经有些残破了,李咎索性让他们把路和桥一起整一遍,至少要把那条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变成能容许推车通过的石渣路。

    盖房子要人,修水渠修桥修路要人,烧制铅笔芯要一个窑,烧制水泥估计得好几个窑。算上淘土的孟田旺等人,总计有二十二个在那边热火朝天地干活,李咎尤觉得还不够用,又从附近征集了一些村民一起,这才勉强跟得上进度。

    第一个窑搭好了,孟田旺当仁不让,或者说赶鸭子上架地成了第一个使用者。李咎给他的第一个活就是把土法水泥烧制出来。

    水泥的原材料是石灰、黏土、煤渣,也可以加上碎陶瓷片瓦片之类的东西,最好有铁矿石渣,但是李咎一共弄到了几百斤却花了几十两银子,成本太高了不划算。铁矿是朝廷专营,管控极为严格,想搞铁矿很难,搞矿渣也不见得简单,没有门路可不就得花钱。

    石灰石送来了一批,粉碎起来比较麻烦,将来如果要大量烧制,粉碎石灰石一定会是个大问题。现下是单独配了个人粉碎石头,将来大概还是要引入机械才行。

    最基础的原材料有了,接下来就是配方和煅烧的时间问题。李咎从书里查到了好几个方子交给了孟田旺,将原料粉碎到极细后,按照方子的配比分别试烧。烧出来的土法水泥则运回李园,李咎带着哑巴和另一个参与了修整水渠、化粪池的工匠一起试用自家做的水泥。

    配方本身都是靠谱的,但是土窑的温度不是很好控制。李咎当然知道那些个温度啥意思,每个温度对应的烧窑情况是啥,李咎两眼一抹黑。

    饶是孟田旺是个熟手,也烧废了好几次。头几天出的土水泥,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