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来自金陵的关注(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铅笔这个东西要怎么做才能薄利多销,赵县丞也不知道,就目示儿子代为解答。

    赵笠昨儿喝醉了,哪里想到这么深,更不会去问李咎怎么回事,只得猜测说道:“这个儿子也不知道。但是李先生既然出手就是几百支,想来自有独门技艺。大人、老爷想问,招他来问就是了。”

    王县令道:“不忙,这才到什么地方?老赵啊,你说还有什么能看时间的,又是什么能清洁身体的,索性都拿了来,与我仔细说说。应该也有不懂的,正好一起请教那位李先生。”

    赵县丞重点点了那个香皂和李咎“病从口入”的理论,王县令对此时很认同的,因为他也略懂医理,很容易就理解李咎所提出的清洁手、口可以降低生病的可能。只是香皂的品相和气味看着实在不像薄利多销品,反而处处都透露着大户人家的气质:皂上的齐整雕花,外面的漂亮包装……怎么看都不像几文钱就能拿下的东西。

    赵笠给王县令演示了一下香皂洗污泥的能力,那淡雅的香气和节省的用量让王县令很满意,可是一想到这东西该有的价格,王县令又觉得心在抽痛。

    再后面抬上的酒却不是王县令有好感的那口。王县令一直认为酒是用粮食酿造的,如果一个地方的粮食不够充裕,却用粮食酿酒,这酿酒就和杀人无异。故而王县令只在丰年才会偶尔买一点陈年的酒喝,绝大多数时间滴酒不沾。对赵县丞抬来的酒,他只说了声“好”。

    最后送来的自鸣钟和怀表,倒是马上让王县令有些意动。

    没别的,就是这俩东西太精巧了,非常适合给府城送节礼使用。

    王县令自己两袖清风,青山城又没个特产,他既不舍得搜刮民脂民膏,自己又没钱置办,每年都要伤神不已。今年他原本已经决定要让那个逃税最多、做事也圆滑的大户吴员外进上些奇花异草完事的,现在却又有了新主意。

    巧合还在自鸣钟只有一座,怀表却有两只,王县令自己可以留下一只,剩下的还能送两年哩!

    将这些东西全部看完了,王县令自己也都有了底,想来想去,就剩下两个要紧的问题:铅笔和香皂究竟造价几何,售价又几何?还有,若是真的薄利多销,则需要多少人力,是否会出现劳力都来做工,致使农田荒芜、粮食歉收的情况?

    赵笠想起中午的那一桌子饭菜,道:“李贤兄说,他有一种亩产可达一二千斤的粮种,只等今年春天试种成功,若是可以,明年就会给种地的送种子。”

    赵县丞没好气地瞪他一眼:“住嘴!瞎胡闹什么!人间何曾有亩产一二千斤的粮食!”

    王县令道:“也不是不可能,最好的田,仔仔细细地伺候,一粒一粒地照管,说不得也有六七百斤没脱壳的米,也可称得上是千斤之数了。”

    “不是米粮!”赵笠不服气地辩解,“李贤兄亲手炮制的,吃在嘴里粉绵绵倒像是捣碎了的面粉果子,有的香甜,有的酥糯,既可以做成饭食,也可以当成蔬果,绝非曾见过的五谷杂粮中的任何一种!”

    “哦?”王县令迟疑了,“你确定他不是信口胡说?”

    “这个谁知道啊!但是他既然今年开春就种下去,秋天必然收获,到时候县令大人亲眼盯着他收割,亲自过秤,不就行啦!”

    赵县丞横眉竖目的又要骂人,倒是王县令挥挥手阻止了他:“姑妄听之,姑妄听之!这个奇人既然能拿出这么多咱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说明自有神奇之处。若是真有这样的良种,是民之大幸!你我只有期望他真有的,倒不必只当是一时戏言。不过,若能亲自见一见、问一问就好了。”

    赵笠忙回道:“这个也简单,我们原就约好了喝酒,大人有闲,我去送帖子请来,如何?”

    王县令道:“不妥不妥,且不论粮食是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