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幺娘,一个典型的古代小媳妇(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雍帝一统天下,定国号为雍,世道平安已三四十年了。现在传位刚至第三代帝王,依然坚持着休养生息、轻税减役的政策,民生恢复得很快,大雍各处一派欣欣向荣。

    明水村是江南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小村落,位于淮南道青山县南河镇,离镇上大约十几里地,一条黄土路和一条不太深的河串联起附近的村镇。

    明水村因为附近有一口甜甜的山泉而得名,确实山清水秀。在战乱之前,村子里人基本都姓黄,因为战乱造成的十室九空和大雍立国后搬迁了许多难民在这里扎根,如今村子里大姓是黄,大约占十之三四,其他姓氏的有六七成。

    村子的里长名叫黄廿三,今年四十二,刚抱上第一个孙子。现在他家媳妇勤劳贤惠,儿子儿媳孝顺能干,大孙子白白胖胖,今年风调雨顺地里收成也好……总之一切都好极了,只除了村里的一点烦心事。

    从村里搬到镇上的木匠黄又八要娶媳妇了。

    娶媳妇本来不算什么大事,但是黄木匠说媳妇就是令人头痛的事。

    这些年镇上、县城里很多人家修修补补,黄木匠挣钱多,早早就在镇上扎了根。不过他花钱也快,今天拿了工钱,明天就买酒买肉吃掉了,有时候要木工的人少,他不凑手,还要靠借钱度日。这也罢了,最要紧的是他性格暴躁得紧,一喝酒上了头,越性要打媳妇耍乐。前头娶的四个媳妇,被他打死了两个,又打跑了两个。

    打死那两个,按理黄木匠是要下大牢的,因他请的讼师好,一个修饰为抓奸在场,一个修饰成偷钱回娘家被夫发现失手打伤不治身亡,因此得以免罪轻轻放过。

    跑了的那两个都回了娘家,黄木匠本也提着锤子上门喝骂想要回来,不过那两个家里有哥哥弟弟的,拳头的比黄木匠的脑袋还大,他就不敢闹了,骂骂咧咧几声,连彩礼也不敢讨回来,就夹着尾巴回去了。回家后在家歪两天,拿了工钱,依然买酒买肉快活。

    上一个媳妇是前月里跑的,这个月黄木匠接了个钱多的活儿,总共挣了二三十两,回到家一看冷锅冷灶,被褥都发了霉,就寻思着再娶一个,只一条,不要那哥哥弟弟多的人家的闺女。

    就有明水村一户姓余的人家,听说黄木匠出十两彩礼,不要嫁妆,于是就肯把自家闺女嫁过去。

    余家有三个闺女,一个儿子,前两个闺女是亲生的,后面那个是买来的小丫头子,准备给儿子做童养媳,每天伺候一家五个人吃饭穿衣,忙得脚不沾地。

    那丫头买来时才五六岁,也没个名儿,村里就“余小幺”“余幺娘”这样混叫。她手脚很勤快,什么活儿都做得来,每天住在猪圈里,吃点儿野菜汤什么的糊弄肚皮,穿一身破破烂烂堪堪蔽体的衣服忙里忙外。

    余幺娘长到如今十三四岁了,只剩一把骨头,还有两个黑洞洞的眼睛又大又亮,看得人慌兮兮的。

    里长有时候看余婆子家里打幺娘打得厉害了,动了恻隐之心,要劝一劝,余婆子看在是里长的份上就当面说不打了。如果不是里长说的,换了别个来说,余婆子就把两个眼睛一翻:“赔钱货!拿我一百个子儿买来的小畜生!不干活我就打得!把自己当千金小姐呢!”

    这年余家儿子读书出息了,学塾里说至少能考个秀才,于是一家子就把这个唯一的宝贝疙瘩看得越发重要。再看余幺娘,就觉得童养媳也不能要这样的,正商量着卖给要娶妻纳妾的人,或者卖到县里当丫头,就听闻说黄木匠讨媳妇来了。

    黄木匠的媒婆到了村里,只和里长家的媳妇一说,完了叹气说:“我这是保媒,又不是送命,祸害别的倒也罢了,咱们村子里的丫头,谁不是我看着长大的?叫我说就说村里头没有合适的丫头就行了。让他到外面买去,十两银子,什么样的丫头买不着。”

    里长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