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同甘共苦整军成(首更,继续投票、收藏、推荐好友!)(第2/3页)  倾唐小戏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冲锋的速度不同,发射的准备时间自是不同的,如遇突袭,免不了要紧急集合、快速放箭弩。

    而且为了增加实战性,刘鄩特意让人分别在六十步和一百五十步外,将靶子放倒,再随机拉起。距离是固定的,但拉起的靶子位置却不固定,这就需要随机应变,毕竟战场上敌人不会站着不动让你射的。

    同时,为了提高步兵和弓弩兵的抗压能力,王师范带着骑兵队如战时般由小跑、缓慢提速、到全力冲刺,冲向两队正面,而对两队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准后退一步!

    王师范每次都是带队冲到距离两队只有数步远时,才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擦阵而过,这不仅给两队带来如泰山崩于前的压力,还对骑兵们的骑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番高强度训练折腾下来,每天傍晚结束训练之时,这群全军体能最好的牲口也着实吃不消。为了给众人补充营养,除了骑兵射中的野味,王师范还自掏腰包,每日再买来一头猪。

    此时节,军中除了战后或特殊原因犒赏,底层士卒是很难吃到肉的,见到天天有肉吃,众人也就没有了抱怨,反而坚定了继续训练和追随之心,毕竟“跟着咱王县尉混,有肉吃!”

    这也成了日后破浪老兵跟新兵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久而久之,成了破浪都的传统。

    三天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在一番密集训练下,“破浪都”有了一点儿强军的影子,但毕竟真正的强军不是出于训练场,而是来自战场,只有在血与火的锻造下,才能王者归来。

    王师范心中深知此中道理,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初步成军,还是很满意的。

    当日训练提前结束了,王师范让兄弟们好好休息一下,好有充足的体力应对明日的长途行军。

    随后,和刘鄩、王猛王灵四人回到益都城中的王府,与父母共进一次晚餐以示道别之意,毕竟马上就要离家赴任,下次回来不知会是什么时候了!“出必告,发必面”不只是后世清朝以后才有的,它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好儒的王师范必然身体力行。

    古人乡土之情如树根向下生长,深深植入灵魂,不止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般越走近故乡,内心就越发恐慌,更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真是故土难离啊!

    郭大娘子一见到王师范,就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打量着宝贝儿子。

    离家短短三日,人黑了,也更壮实了,疼惜之情溢于言表,“我儿受苦了。”不禁泪水上涌。

    感受到母亲的舐犊之情,王师范忙安慰道:“让母亲担忧了,军中虽说不能与家中相比,然却别有一番风味,数日下来,孩儿也习惯了,请母亲放心。”

    母亲最是心软,总是心疼儿子的,尤其是想到儿子即将远去博昌县赴任,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如断线珍珠般滑落。

    王敬武知夫人心意,上前扶住郭大娘子,劝慰道,“娘子莫要伤心,孩子总会成大,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我们作父母的应该祝福他才是。

    况且博昌县也不远,快马一日便到,书信往来很便利,若是娘子想极了,我派人把这小子抓回来便是。”语终略带诙谐。

    郭大娘子不禁破涕为笑,佯装嗔怪,“抓什么啊,那是我宝贝儿子,可不是阿猫阿狗。”

    “好、好,不抓就是了,咱们今晚吃个团圆饭,饭后就让这小兔崽子滚蛋就是。”王敬武见夫人心情好些,又打趣道。

    “还是先吃饭吧,大郎他们这三日没少吃苦,须得好好补补才是。”郭大娘子边说着话,边从背后拧向王敬武的腰间,王敬武顿时哭笑不得,忙附和道,“娘子说的是极,吃饭要紧。”

    虽说军中这三日也都吃到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