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农村见闻3(第1/2页)  诸天女神大拯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收拾过碗筷秦,秦霜要趁着县里的派出所没放假赶紧办理护照和香澳湾通行证,不然湾湾是去不了的。至于为啥连护照啥的都一起办,当然是去一回不容易,一起办好为了以后方便喽。

    县里没啥看头,两条正街,所有的商户都在正街两侧,卫生管理的还不错。就是气候干燥显得灰大了点儿,路边星星点点几个地摊担惊受怕的摆着随时有看到城管就跑的架势。

    两人回到家,秦霜又带着叶熏来到自家的玉米地。

    秦霜颇有几分豪气的指着前面一大片玉米地道“从这边到那边的玉米地都是咱家的,这片玉米和水稻是留着自家人吃的,不打农药和化肥,虽然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不够格,但也差不多。”

    叶熏奇怪的问道“那为什么不种绿色作物?那个好像价格更高些吧?”

    “老人年纪大了,种不了那个,光是捉虫子一项就受不了。好在咱家的地都是平地,秋收的时候可以用机器。如果是岗地这么大的面积就必须得雇人了,现在人工那么贵,忙活一年最后也剩不下啥。所以村里的年轻人现在是越来越少。六十多岁下地干活的老人多的是,国家为啥光取消了五一的长假,保留了十一长假就是考虑到农民秋收农忙的硬性需求。每年十一的时候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都在往家赶,就是要抢在十一长假期间收割完地里的庄稼。所以十一长假期间出游最好是选择自驾游,不要和农民兄弟们抢坐,秋收很辛苦的。”

    “那我也要帮忙,不过你得教我。”叶熏听说十一期间要秋收,兴奋道。

    叶熏长这么大秋收估计连看都没看过,更别说是亲手割稻子,扒苞米了。“行,今天先带你体验一下什么是掰苞米,什么是扒苞米。”秦霜答应道。

    黄达家里的地大多是用机器收割的,只有自己家吃的几分粘玉米和两亩稻子是家里人手工收割的,当年头一回用机械收割黄父还很是感慨了一番时代进步,不过后来因为没亲手收割总觉得少点啥,整个儿一冬天都觉得别扭,所以再后来黄父每年都特意留下这片不足三亩的地块自己亲手种亲手收,一方面忆苦思甜,一方面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作为农民从古至今留下的传统活计,这点儿地不过是一家人一天轻松收完的量,只要会干绝对累不着。所以后来黄达也没阻止黄父这么做。

    临近秋收,大地里的玉米已经成熟了,烤着吃都显得老,品种也不行。不过黄父留的这几根儿垄都是特意留的晚种晚熟的品种。这时刚刚好不老不嫩、煮、烤皆宜。秦霜知道叶熏吃煮玉米时喜欢吃嫩一些的,剥开一穗玉米说道“你看,选棒的时候要挑叶子绿的,用手握上去软的就会嫩一些,选好了剥开叶子在中间的位置用手指掐一下出浆的是没熟透的,不出浆的就是熟透了的。现在这时候基本都熟了所以要挑嫩一些的煮着吃才好吃。”

    叶熏似乎听懂了,尝试着挑选了几棒交给秦霜“你看我挑的怎么样?”秦霜接过来自己剥开叶子捏了一下说道“是嫩的,一定好吃。你还真聪明,一说就懂,一教就会哈。”

    听了秦霜的夸奖叶熏脸上泛起笑容,步履情况哼着歌,干的更起劲儿了。秦霜自己也挑选了一些稍微有些老的装进编织袋里准备拿回家烤着吃。

    看着意犹未尽还在挑玉米的叶熏,秦霜叫了暂停“够吃一顿的就行,放着就不好吃了。”

    “为什么?不是有冰箱可以放?”叶熏不解的问。

    “你是没尝过新鲜玉米的味道,家里离着这么近现吃现摘就行。新鲜玉米隔了夜味道都差很多。”

    两人掰了十几穗玉米回到家。黄父正在联系收割机,收割队说是今年新上的联合收割机,机器收割后自带脱粒,连秸秆和玉米棒都粉碎后翻到地里,来年不用再翻地就能种。脱粒后的玉米装车拉走直接就能卖掉,就是需要多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