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家宋应星(第1/2页)  崇祯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皇帝死死地盯着朱慈烺,眼睛充斥着血丝,颤声道:“烺哥,此话当真?”

    朱慈烺也是一脸兴奋,将刘宏明所讲的未来之事都告诉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终是信了,宏明所处时代人口是大明十数倍,就算后世的耕地有所增加,也养不活这么多人,唯一的可能就是粮食产量大增啊。

    崇祯皇帝想象不到,短短四百年,这后世竟再无饥荒饿殍,从三皇五帝以来,饥饿一直是笼罩在所有人心头的,哪怕盛世也照样有“岁饥,人相食”的记录。

    崇祯皇帝跌坐在御座上,脑中朱慈烺那句“这种作物我大明福建等地已有种植”不断在脑中重复,却又突然想起一事。

    崇祯皇帝懊恼到:“崇祯初年,阁老徐光启曾上疏大面积种植番薯一物,可当时朝臣以橘生淮南淮北之事阻挠,说此物占据良田,若是水土不服,局势更加不妙,再后来徐阁老病逝,此事不了了之。”

    众人听罢,也是惋惜之色,若是此物早些推迟,局势说不定就不会如今天这般糜烂了。

    刘宏明却摇摇头:“陛下,此事倒也不怪朝臣,土壤,降雨,气候都会影响收成,我所说的亩产万斤是建立在后世科学技术基础上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有专门的化肥,至于现在,亩产一二千斤到时无忧。”

    崇祯皇帝连忙点头,不说万斤,数千斤足矣啊,只要有了粮食,就能招兵,招降流贼,大明中兴,大有希望啊。

    朱慈烺多次听到刘宏明提到科学技术,他有些好奇:“大兄,这科学技术到底是什么,竟能让粮食?”

    刘宏明见屋内三人都是一脸好奇:“科技在我们那个年代很重要很重要,比如说水稻,我们那个年代有一位老人,在他的培育下,水稻最高亩产可产两千斤,甚至研制出了可以在海边盐碱地种植的水稻。”

    崇祯三人不可置信,这样的人,当真是国士无双啊,能让粮食增产将近十倍,甚至可以在盐碱地种植,这样的人,被称为神农在世也不为过啊。

    刘宏明没有顾及他们自顾自说到:“还有武器,有些武器,比如在京师,就可以摧毁整个沈阳辽阳,甚至还有一种武器,它在历史上使用过两次,摧毁了两座城市,只是瞬间就杀死了几十万人,剩下的几十万人,在几年内生不如死,最终痛苦死去。

    甚至有一个国家,出兵万里之外灭亡了一个国家,歼灭了几十万人的军队,自己损失不过一百余人。”

    崇祯皇帝不由打了个冷颤,朱慈烺也王承恩也是惊讶的合不拢嘴,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世界有一种武器如此可怕,转瞬之间就可以杀死几十万人,也没有想过出兵万里之外灭亡一个国家,自己只损失百人歼灭一个数十万人的军队。

    刘宏明看他们的表情,乐了:“不信?陛下可知道你我第一次见时的黑匣子?那个东西叫手机,比如我在京师,有人在海南给我打一个电话,我在这里,就可以听见他的声音。”

    屋内三人久久不能缓过神来,这世上还有如此神迹的东西,三人不由自主的想到,大明,不知道会不会有那种可能。

    崇祯皇帝回过神来,郑重说道:“这科技这是奇妙无比,我大明从今日起,要重视科技,以科技为本,固我大明江山,哪怕有一日,朕不在了,太子登基也要如此,作为祖训要让后世大明皇帝谨记。”

    朱慈烺连忙回到:“是,父皇,儿臣谨记。”

    刘宏明猛地想到一人,开口到:“陛下,有一人有大才可助陛下,要想在大明发展科技,此人可担当重任。”

    崇祯皇帝见刘宏明如此重视赞扬一人,倒是生出好奇:“奥,这倒是想知道何人宏明如此重视,可以当的起如此大任?”

    刘宏明回到位:“宋应星。”

    崇祯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